人們與他的海 #2|海,是我們的一件衣裳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6/13

對於生活在海邊的人來說,海是什麼呢?
可能是採集、漁獵的養育之地;
可能是嬉戲、成長的玩耍之地;
可能是先人、同伴的長眠之地;
可能是傳說故事裡祖先的起源之地;
可能是日月星辰升起或落下的神秘之地;
也可能就只是日常中長伴左右的熟悉風景。

《太平洋的風》第一句是「最早的一件衣裳」,很有詩意用一件衣裳,來形容吹拂過新生兒身體的「太平洋的風」。那麼生活在海島上的我們,是不是在成長與人生的歷程中,曾經也穿過一件名為「海洋」的衣服呢?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海洋文化中的服飾特色。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住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就會依著當地的風土特性,發展出一套順應環境的生活樣貌。住在山上的人,會使用獸皮與植物纖維來製作服飾,那麼生活在海邊的人呢?又會使用哪些具有海洋元素的材料呢?

海邊的一件衣服——「神之魚」製成的衣服與鞋子

生活在緯度較高的民族,像是住在北極地區的尤皮克人(Yup’ik)或是北海道的阿伊努人(Aynu,アイヌ),都有使用鮭魚皮製作服飾的傳統文化,而且對於鮭魚可是相當地尊敬,阿伊努人會稱鮭魚為kamuy chep,在阿伊努語中有「神之魚」的意思,所以這些用鮭魚製作成的衣服、鞋子,也被視為是一種神聖的服飾,所以製作與穿戴的人,都要存有虔敬的心與狀態,才能進行製作與穿戴。

一般而言,製作鮭魚服飾的會是部落婦女,而穿戴者通常是部族的男性,在製作過程中,要避開婦女的經期,維護魚皮的純淨,以及婦女在製作時的身心靈狀態。而製作好的鮭魚服飾,在配戴上也有一些規範,只能在特定的場合或是儀式中使用,因為穿著「神之魚」的當下,就是象徵某種人神合一的狀態,不能隨意的穿戴與使用。

圖片來源:(北海道的阿伊努人的鮭魚皮鞋子)稻子

海邊的一件衣服——南島民族的樹皮布衣

而生活在緯度較低的民族,像是在台灣、菲律賓、薩摩亞地區的南島民族,則會利用海濱或低海拔地區的植物,來抽取纖維製作衣服所需的材料,而其中有一種特殊的製衣材料是「樹皮布」,這是東南亞、南太平洋地區的南島民族的獨特文化,是將樹皮取下後,經由發酵、敲打、洗布的過程,來製成一張樹皮布,而最常被拿來製成樹皮布的樹種,就是近年來因為南島民族遷徒學說而聲名大噪的構樹

在不同的南島民族中,對於「樹皮布」的稱呼,雖然都有一些差異,但發音或是意思上卻不謀而合的都與「敲打」有關,也讓「樹皮布」製作的技法,究竟是不是由某個民族先發現,之後透過航行與交流才廣為人知,這就需要更多的證據才能得知了,不過這也讓「樹皮布」承載了不同的價值與意涵。

圖片來源:(斐濟的構樹皮布)左Flickr/Daku Resort Savusavu Fiji,右Flickr/ Yortw

當然除了陸上的植物之外,海中的生物也常常被製作成為服飾配件,像是貝殼或是魚齒會做成胸前的項鍊、胸飾,或是衣服上的掛飾,讓服飾也能充滿著海洋的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