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森海

Forest To Ocean

最新消息

a plant illustration
本月精選
2024/08/12
永續案例|巴黎奧運
2024 年巴黎奧運會的宣傳口號是「更永續的奧運會」,就讓我們一探本屆奧運在永續面向上的具體作法與概念思維吧! 巴黎奧運會是在國際奧委會同過2020年奧林匹克議程後,第一次舉辦的奧林匹克運動大會,加上主辦國法國,又是2015年簽署《巴黎協定》的地主國,所以這次奧運會,除了各國選手在運動場上精彩的切磋、比賽之外,巴黎奧運的永續作法也是眾所注目的焦點。 主辦國法國在提案候選階段,就承諾要讓本屆奧運比2012、2016年,減少一半的碳排放量,並以合乎《巴黎協定》規範的方式來達到這個目標。也就是要以更少的資源,來完成相同的需求,並在規劃設計的階段,就先思考到活動結束後,這些建築與物品的去處,延長這些因應奧運而生所有事物的生命週期,降低舉辦奧運過程中的碳足跡。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實際的例子吧! 能源解方 舉辦一場具永續思維的奧運,那就得來檢視主辦方的能源供應系統,不僅要看主辦國的供電系統與備轉容量,還要看這些供電、產電的方式,是否有合乎低碳的要求。而本屆奧運的所有場館,均連接至法國的國家電網,並完全使用再生能源供電,若需要緊急供電的部分,發電機也將是用生物燃料、氫氣或電池來產電與供電。 運動器材與衍生物品 巴黎奧運所使用到的200萬件運動器材,在奧運結束後,會有75%的器材將租借給體育組織使用,而為了用來轉播、展示與行政作業的螢幕、電腦和印表機,有75%也會出租給不同的組織使用,確保這些物品不會是一場奧運會的「一次性」物品,讓資源得以循環被好好使用。也透過設計規劃,讓原本需要 80 萬件的家具,減少到 60 萬件,回應以更少的資源,來完成相同需求的目標。 低碳場館 本屆奧運的 35 個場館中,只有勒布爾歇運動攀登館、巴黎水上運動中心,這兩個場館是新設的永久場館,並採用低碳建築方法來搭建。而其餘的33個場館,都是以既有的建築,或以可拆卸復原的方式來打造,避免過多額外的資源浪費,以及降低人為建築,對生態環境帶來的衝擊與影響。 而巴黎水上運動中心的屋頂,也大面積的使用太陽能光電板,讓場館的能源自給率大幅上升,座椅則使用在地的塑膠廢料來回收製作,並使用具可再生性的木材,作為場館中重要的建材木材,將建造上的碳足跡。並且中心座落的位置,就選在一個缺乏運動設施的地區,讓奧運比賽結束之後,還能成為當地良好的設施,持續提供在地居民游泳運動的場域。 環境 除了室內的場館之外,本屆的鐵人三項、馬拉松游泳項目都在塞納河舉行,所以也加快塞納河的污染整治與清理工作,不僅藉此改善城市的市容,提供居民更好的生活空間與親水場域,也提升巴黎在未來面對氣候變遷的衝擊下,能有更好的城市韌性與適應力。 住宿 奧運的選手村,則是設立在失業率較高的塞納—聖但尼省。期望在奧運結束之後,選手村可成為提供6,000 人居住的社會住宅,並帶來 6,000 人的工作空間,讓人潮帶起四周的商業活動,讓餐廳、商店和休閒產業能因此活絡,提升就業人口、降低失業率。 飲食 奧運的低碳挑戰,當然也不會錯過食物方面,在舉辦奧運比賽的期間,要提供出近1,300萬份的餐點,而主辦方巴黎,也提出要製作出只有法國餐點平均碳排放量一半的餐點。如何提供安全健康、合乎需求的餐食,並且降低過程中的碳足跡,就必須從規劃、備料、包裝到廚餘的處理上,都多方的考慮。 像是優化供、點餐的確認,讓餐點原料的估算、製作上,能更加精準助於減少食物浪費。餐點中使用大量的植物性食材,並且8成的食材都來自當地的農產,將25%餐食的食物里程限縮在250公里範圍內。並且減少使用一次性的塑膠製品,也允許觀眾攜帶自己可重複使用的瓶子,進入奧運比賽的所有場館。而未被食用的餐點、食物都將被重新分配,而剩餘的食材與食餘,則會製作成堆肥,或轉化成其他可再被利用的形式。 交通 巴黎奧運會,透過全球奧運合作夥伴豐田汽車協助,提供低碳的電動、混合動力和氫動力汽車,作為載運選手和獲獎者往返場館、選手村、其他目的地的接駁交通工具。而且本屆的車隊數量,與往屆奧運會相比,將近減少了 4成左右。 而在因應大量的觀賽觀眾上,則是透過擴大原有的大眾運輸服務範圍,讓觀眾可以利用大眾運輸來往返各場館之間,降低自行開車所造成的碳排放,而且交通運輸的永續發展,也是主辦方法國巴黎的城市運輸口號。 資料來源: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Paris 2024: More sustainable Games〉 https://olympics.com/ioc/paris-2024-sustainable-games
生活議題
2024/09/09
【氣候變遷 X 糧食|食當令也要食當地】

從《自然食物》期刊,在2023年5月刊登的〈低碳食物可以減少全球生態與健康成本〉研究結果來看,改變習慣選擇低碳的飲食方式,似乎也是一個解救全球氣候變遷問題的良方,但是要改變「習慣」這件事,其實並不容易,尤其是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更是深受各種商業活動,與美食流行文化的影響,想要翻轉現有的飲食方式,需要慢慢的一步一步來。

永續的低碳飲食是一種概念,並不用急著在行為上一步到位,而是要將重點放在自己現在可以做到,也能接受的部分出發,才有可能慢慢去改變、做調整,成為長期的行動。不論是可以接受完全蔬食、或是部分蔬食都很好,又或是不急著改變飲食的類型,而是從食材的種類與產地著手,挑選當季、當地的食材,也都是很好的「減碳」飲食方式。

既然如此,這次就來說說,選擇當季與當地的食材,與減緩溫室氣體排放之間的關係吧~

順應季節挑選當季的食材,對消費者而言,不僅能享受到盛產期的親民價格,還能享用到新鮮、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可說是物美價廉。除此之外,也能降低因為食材保鮮、保存,或是為了在非產季來生產,所需要耗費額外的能源、肥料與農藥,不僅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也可能會增加土地的負擔。

人在何地,就吃何地食材的當地料理,不僅能享受到產地價格,還能享用到當地的風土特色,藉由食物品嘗到當地氣候、土地孕育出的滋味,而且減少食材的運送與途中的保存,就能降低能源耗費與碳排放,也降地食材在層層轉運的過程中,遭受到汙染或變質的風險,對食用上的健康風險產生疑慮。

特別說一下,食物里程的概念,是指食物從食材的產地,到我們吃下肚之前,過程中所有的移動距離,像是經過運輸、後加工,到銷售的通路,這些距離都要累加上去喔!

舉例來說,鄰居小農生產的稻米,先被送去食品加工廠做成飯糰,再被送去巷口的便利商店,最後才被你帶回來,那過程中的所有路途,都要加起來才是真正的食物里程,所以想要降低食物的里程,不妨找選用在地食材的餐飲店,或是選購在地食材親自下廚開始唷!

生活議題
2024/09/06
身體小記|白露

果然不到白露,沒有秋意。一早醒來就跟朋友分享:「恩,有秋天的感覺呢!」

看到日曆上寫著明天是白露,些許涼意,空氣、溫度很直接的影響了身體的行動,步調和緩,連思考也清晰了些,呼吸都伴隨著絲絲的想念,心裡不自覺得唱起:「想念是會呼吸的痛~」
咦?但我怎麼覺得,想念是很幸福的事情。

在吃飯、喝水、閱讀、開車、玩耍、爬山之中,想到某個人、事、物,是那種純然的想,時而平靜,傻笑或是流淚,帶著祝福或是是空空的,接著,被想到的那個人,會因此打了個噴嚏,然後腦中浮現「一定是有人在想我吧!」

這種想念很是甜蜜的呢!

今晨七點多伴隨陣陣雨聲醒來,在床上多賴了一會兒,刷牙時看著鏡子的自己笑了出來,看著鏡中慵懶、呆滯的自己,真可愛。
走下樓後,直覺地裝了一杯溫開水,坐下慢慢的享用。喝了一夏天的常溫水,總覺得今天的溫開水換了一個口味,像是秋天栗子般甘甜的新滋味。

身體會告訴你一切你需要的養分——「真正的空腹感就是最好的廚師」

前陣子在圖書館看到一本可愛的書《骨盤OK,身體就輕鬆》,作者用可愛的漫畫、簡單易懂的文字,讓人了解骨盆的變化如何影響全身,骨盆之於女性也有如同月經一般的開合週期變化,每一刻都在變化、流動。

裡頭提到一段和飲食相關的內容,「東西方都有類似的諺語——『真正的空腹感就是最好的主廚』

當血糖值下降、身體處於營養失調的狀態時,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急切等待養分的到來。」
和我在上個月讀到《清爽俐落,用心度過每一天》裡頭提及的概念類似,「讓每天下班後的身體來告訴你今天要煮什麼」,所以書中作者都是在下班後逛超市時挑選晚餐的食材,想想真是充滿智慧,讓身體來告訴你要吃什麼。

聽身體的話飲食、聽身體的話行動,生病就是身體寫給你的一封情書。

這段話是我這幾年最常看到、也最常聽到的,蔬食飲食的這幾年間,身體的感受越發敏銳,越來越喜歡那份食物原本的日常滋味。
學生時期有陣子吃什麼都要加醋,大學開始更是吃辣上癮,特別喜歡那種嗆辣的感受,當時常常熬夜,跟朋友夜唱啊、喝啤酒的,再配上一些酸辣的滋味,才有一種活著的感覺。

現在也不是就不吃辣了,在悶濕的天氣,還有冬日的時候,身體自然而然地會想吃一點辣,煮一鍋熱熱的蔬菜山藥湯,挖一小匙天然辣椒醬,沾著吃山藥和蔬菜吃,再喝上一口湯,暖意從胃裡流到了心裡,吃著吃著,下巴、額頭不自覺得冒著汗,裡外通透,神清氣爽。邊寫邊回憶著那發酵了30天的辣椒滋味,帶著恬淡的水果香氣,是那辣椒最迷人的秘密!

有句話說「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伴著陣陣雨聲,聽見宜蘭的秋雨已經來到,度過炎熱的乾夏,接下來是葉菜、根莖長得頭好壯壯的時節,想到這,嘴角就不自覺上揚,饞涎欲滴。

好啦,來煮湯囉!

到市場走一回,看看現在有什麼當季的蔬菜,讓身體來告訴你要煮什麼。

今天來分享,不需要超高廚藝,只需要滿滿的愛心的料理。


𓂅 山藥蔬菜湯食譜

【食材】

山藥、紅蘿蔔、紅棗、枸杞、老薑、蓮藕、玉米、香菜

【作法】

煮一鍋熱水,讓水從常溫慢慢加熱,依序放入老薑片、紅蘿蔔塊、玉米、蓮藕片、黑木耳,中小火燉煮,蔬菜釋放自然的清甜後,再加入山藥燉煮至喜歡的口感,撒點鹽巴調味,紅棗和枸杞下鍋,關火,蓋上蓋子,讓食材的味道慢慢在餘溫中融合,時間就是讓食物美味的魔法,開蓋,撒上一點香菜末,就可以開動囉!

生活議題
2024/09/02
氣候變遷 X 糧食|低碳食物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衝擊著全球的糧食生產系統,未來在糧食生產上,不僅要面對越來越熱的氣候,還要面對極端天氣帶來的挑戰。但氣候變遷與糧食生產之間的關係,其實並非是單向的,因應現代化的飲食習慣與全球人口,糧食生產也不斷地在演進,作物的規模化與單一化,以及導入工業生產的方式後,農產品的整體效率與產值大幅提升,但也消耗了更多的能源與資源,也帶來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加速了全球暖化的進程。

根據2021年《自然食物》期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現代化的全球糧食供應系統,所產生出來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經占全球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而其中造成高碳排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農業的生產方式與生產時的土地利用方式(71%),其餘的排碳是來自於生產供應鏈的各種活動,像是銷售、運輸、消費、燃料的生產、廢棄物的管理、工業化流程和包裝⋯⋯等。

2023年,在《自然食物》的期刊上,有一篇名為〈低碳食物可以減少全球生態與健康成本〉的研究,文章中提到糧食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負面環境影響,像是生態和社會、經濟成本,並未完全的反映在生產者或消費者所支付的價格中,也就是説我們支付在糧食上的費用,並沒有包含對環境的衝擊,所以就容易產生糧食的浪費,或持續維持對環境的負面衝擊。

研究中還談論到透過改變飲食、減少食物浪費、改善農業現況和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能有效減少糧食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研究發現,在改變飲食上能有效的改善糧食生產上的排碳問題,而且並不需要新的技術與創新,是立即就可做到的行動。而且選用低碳的食物,不僅能改善氣候的衝擊,可能還會降低健康上負擔,對全體人類的健康上帶來好處,降低生態與健康上的成本。

*整體來說,動物性的食物在碳排放量上,會比植物性食物的碳排高出10至50倍,所以最簡單判斷與選擇低碳食物的方式,就是選用植物性食物。除了食物的種類以外,選用當地、當季的食材,也能減少運送與冷藏保存上的能源消耗,減少食物的碳排放唷~


參考文獻:

Elysia, L., Miao, G. & Gonzalo, G. Low-carbon diets can reduce global ecological and health costs. Nat. Food 4, 394–406 (2023)

Crippa, M. et al. Food systems are responsible for a third of global anthropogenic GHG emissions. Nat. Food 2, 198–209 (2021).

LATEST NEWS

Latest News

a plant illustration
a plant illustration
a plant illustration

關於森海

ABOUT

走入森海的背後有著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在編輯出版、藝術設計、科普研究、自然保育、教育等各專業領域中交流,共同建築著彼此理想的生活藍圖,一起思辨著「個人」、「組織」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係。

作品/服務

WORK

走入森海提供編輯出版、藝術設計、科普研究、自然保育、教育等專業服務,也是一個共享永續理念的平台,期許讓人與自然永續共存,在未來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首頁
生態調查
首頁
展覽
首頁
文字工作
首頁
課程/活動
了解更多
森海的文章涵蓋了生活議題、科普知識、創作等多元主題,期許能啟發讀者對永續發展的思考和行動。
生活議題
2024/09/09
【氣候變遷 X 糧食|食當令也要食當地】
從《自然食物》期刊,在2023年5月刊登的〈低碳食物可以減少全球生態與健康成本〉研究結果來看,改變習慣選擇低碳的飲食方式,似乎也是一個解救全球氣候變遷問題的良方,但是要改變「習慣」這件事,其實並不容易,尤其是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更是深受各種商業活動,與美食流行文化的影響,想要翻轉現有的飲食方式,需要慢慢的一步一步來。 永續的低碳飲食是一種概念,並不用急著在行為上一步到位,而是要將重點放在自己現在可以做到,也能接受的部分出發,才有可能慢慢去改變、做調整,成為長期的行動。不論是可以接受完全蔬食、或是部分蔬食都很好,又或是不急著改變飲食的類型,而是從食材的種類與產地著手,挑選當季、當地的食材,也都是很好的「減碳」飲食方式。 既然如此,這次就來說說,選擇當季與當地的食材,與減緩溫室氣體排放之間的關係吧~ 順應季節挑選當季的食材,對消費者而言,不僅能享受到盛產期的親民價格,還能享用到新鮮、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可說是物美價廉。除此之外,也能降低因為食材保鮮、保存,或是為了在非產季來生產,所需要耗費額外的能源、肥料與農藥,不僅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也可能會增加土地的負擔。 人在何地,就吃何地食材的當地料理,不僅能享受到產地價格,還能享用到當地的風土特色,藉由食物品嘗到當地氣候、土地孕育出的滋味,而且減少食材的運送與途中的保存,就能降低能源耗費與碳排放,也降地食材在層層轉運的過程中,遭受到汙染或變質的風險,對食用上的健康風險產生疑慮。 特別說一下,食物里程的概念,是指食物從食材的產地,到我們吃下肚之前,過程中所有的移動距離,像是經過運輸、後加工,到銷售的通路,這些距離都要累加上去喔! 舉例來說,鄰居小農生產的稻米,先被送去食品加工廠做成飯糰,再被送去巷口的便利商店,最後才被你帶回來,那過程中的所有路途,都要加起來才是真正的食物里程,所以想要降低食物的里程,不妨找選用在地食材的餐飲店,或是選購在地食材親自下廚開始唷!
生活議題
2024/09/06
身體小記|白露
▋果然不到白露,沒有秋意。一早醒來就跟朋友分享:「恩,有秋天的感覺呢!」 看到日曆上寫著明天是白露,些許涼意,空氣、溫度很直接的影響了身體的行動,步調和緩,連思考也清晰了些,呼吸都伴隨著絲絲的想念,心裡不自覺得唱起:「想念是會呼吸的痛~」咦?但我怎麼覺得,想念是很幸福的事情。 在吃飯、喝水、閱讀、開車、玩耍、爬山之中,想到某個人、事、物,是那種純然的想,時而平靜,傻笑或是流淚,帶著祝福或是是空空的,接著,被想到的那個人,會因此打了個噴嚏,然後腦中浮現「一定是有人在想我吧!」 這種想念很是甜蜜的呢! 今晨七點多伴隨陣陣雨聲醒來,在床上多賴了一會兒,刷牙時看著鏡子的自己笑了出來,看著鏡中慵懶、呆滯的自己,真可愛。走下樓後,直覺地裝了一杯溫開水,坐下慢慢的享用。喝了一夏天的常溫水,總覺得今天的溫開水換了一個口味,像是秋天栗子般甘甜的新滋味。 ▋身體會告訴你一切你需要的養分——「真正的空腹感就是最好的廚師」 前陣子在圖書館看到一本可愛的書《骨盤OK,身體就輕鬆》,作者用可愛的漫畫、簡單易懂的文字,讓人了解骨盆的變化如何影響全身,骨盆之於女性也有如同月經一般的開合週期變化,每一刻都在變化、流動。 裡頭提到一段和飲食相關的內容,「東西方都有類似的諺語——『真正的空腹感就是最好的主廚』 當血糖值下降、身體處於營養失調的狀態時,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急切等待養分的到來。」和我在上個月讀到《清爽俐落,用心度過每一天》裡頭提及的概念類似,「讓每天下班後的身體來告訴你今天要煮什麼」,所以書中作者都是在下班後逛超市時挑選晚餐的食材,想想真是充滿智慧,讓身體來告訴你要吃什麼。 ▋聽身體的話飲食、聽身體的話行動,生病就是身體寫給你的一封情書。 這段話是我這幾年最常看到、也最常聽到的,蔬食飲食的這幾年間,身體的感受越發敏銳,越來越喜歡那份食物原本的日常滋味。學生時期有陣子吃什麼都要加醋,大學開始更是吃辣上癮,特別喜歡那種嗆辣的感受,當時常常熬夜,跟朋友夜唱啊、喝啤酒的,再配上一些酸辣的滋味,才有一種活著的感覺。 現在也不是就不吃辣了,在悶濕的天氣,還有冬日的時候,身體自然而然地會想吃一點辣,煮一鍋熱熱的蔬菜山藥湯,挖一小匙天然辣椒醬,沾著吃山藥和蔬菜吃,再喝上一口湯,暖意從胃裡流到了心裡,吃著吃著,下巴、額頭不自覺得冒著汗,裡外通透,神清氣爽。邊寫邊回憶著那發酵了30天的辣椒滋味,帶著恬淡的水果香氣,是那辣椒最迷人的秘密! 有句話說「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伴著陣陣雨聲,聽見宜蘭的秋雨已經來到,度過炎熱的乾夏,接下來是葉菜、根莖長得頭好壯壯的時節,想到這,嘴角就不自覺上揚,饞涎欲滴。 好啦,來煮湯囉! 到市場走一回,看看現在有什麼當季的蔬菜,讓身體來告訴你要煮什麼。 今天來分享,不需要超高廚藝,只需要滿滿的愛心的料理。 𓂅 山藥蔬菜湯食譜 【食材】 山藥、紅蘿蔔、紅棗、枸杞、老薑、蓮藕、玉米、香菜 【作法】 煮一鍋熱水,讓水從常溫慢慢加熱,依序放入老薑片、紅蘿蔔塊、玉米、蓮藕片、黑木耳,中小火燉煮,蔬菜釋放自然的清甜後,再加入山藥燉煮至喜歡的口感,撒點鹽巴調味,紅棗和枸杞下鍋,關火,蓋上蓋子,讓食材的味道慢慢在餘溫中融合,時間就是讓食物美味的魔法,開蓋,撒上一點香菜末,就可以開動囉!
生活議題
2024/09/02
氣候變遷 X 糧食|低碳食物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衝擊著全球的糧食生產系統,未來在糧食生產上,不僅要面對越來越熱的氣候,還要面對極端天氣帶來的挑戰。但氣候變遷與糧食生產之間的關係,其實並非是單向的,因應現代化的飲食習慣與全球人口,糧食生產也不斷地在演進,作物的規模化與單一化,以及導入工業生產的方式後,農產品的整體效率與產值大幅提升,但也消耗了更多的能源與資源,也帶來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加速了全球暖化的進程。 根據2021年《自然食物》期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現代化的全球糧食供應系統,所產生出來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經占全球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而其中造成高碳排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農業的生產方式與生產時的土地利用方式(71%),其餘的排碳是來自於生產供應鏈的各種活動,像是銷售、運輸、消費、燃料的生產、廢棄物的管理、工業化流程和包裝⋯⋯等。 2023年,在《自然食物》的期刊上,有一篇名為〈低碳食物可以減少全球生態與健康成本〉的研究,文章中提到糧食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負面環境影響,像是生態和社會、經濟成本,並未完全的反映在生產者或消費者所支付的價格中,也就是説我們支付在糧食上的費用,並沒有包含對環境的衝擊,所以就容易產生糧食的浪費,或持續維持對環境的負面衝擊。 研究中還談論到透過改變飲食、減少食物浪費、改善農業現況和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能有效減少糧食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研究發現,在改變飲食上能有效的改善糧食生產上的排碳問題,而且並不需要新的技術與創新,是立即就可做到的行動。而且選用低碳的食物,不僅能改善氣候的衝擊,可能還會降低健康上負擔,對全體人類的健康上帶來好處,降低生態與健康上的成本。 *整體來說,動物性的食物在碳排放量上,會比植物性食物的碳排高出10至50倍,所以最簡單判斷與選擇低碳食物的方式,就是選用植物性食物。除了食物的種類以外,選用當地、當季的食材,也能減少運送與冷藏保存上的能源消耗,減少食物的碳排放唷~ 參考文獻: Elysia, L., Miao, G. & Gonzalo, G. Low-carbon diets can reduce global ecological and health costs. Nat. Food 4, 394–406 (2023) Crippa, M. et al. Food systems are responsible for a third of global anthropogenic GHG emissions. Nat. Food 2, 198–209 (2021).
了解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