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森海

Forest To Ocean

最新消息

a plant illustration
2025/10/03
散步觀察筆記 #3|散步的魔法
昨天傍晚,背著小森*開啟了產後的第一次「散步」。近期因孩子的出生,整日都待在家照料新生兒起居的我們,第一次三人一起出門散步,先生開車載著我們一起到家裡附近的大學,久日未活動身體的他,先去操場跑步,而我就背著小森在校園裡漫步。 *小森-懷胎9個月,並於8月底出生的小子,未來將持續與我一同散步,一直一直地走下去。 散步的魔法 進入秋日午後,清涼的徐徐地吹,漸漸離開炙夏烈日的炎熱後,呼吸之中好似也多了一份輕盈,抬頭望見遼闊的天空,晚霞印在天空的畫布上,渲染出嫣紅、橘黃、暖黃等不同的色彩,正想和懷裡的小森分享眼前美麗的晚霞,低頭一看,才發覺他已在揹巾裡沈穩地睡去,原本出門時彼此還有些躁動,在短短不到三分鐘步行的路程裡,為彼此創造一分寧靜的空間,我想這就是散步的魔力吧! 走著走著,身體便方鬆了下來,走著走著,頭腦就安靜了下來,走著走著,心也就輕鬆了起來。 記得以前工作時,感覺頭腦卡卡、情緒雜亂的時候,我就會出門去走走,當時還住在宜蘭,走出家門轉個彎就是一片廣闊的稻田,再往遠處望去是耳朵山,一座有兩個貓耳朵的山,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見它清楚的輪廓,有雲的日子,耳朵有時會被擋住,或像是頭上戴了帽子一樣,也就會知道,山邊即將下雨,也或許會一路下到家裡這邊來。一邊踏步,好像也一邊將腦中的雜念透過雙腳踩踏出去,身體動著動著,身體逐漸放鬆,能量也跟著轉換,心逐漸輕鬆起來,腦袋也隨之安靜了下來,迎來的是一個空空的頭腦、全新的身體和一顆智慧的心。 為什麼要散步? 我喜歡散步,就僅僅是一件這麼簡單的事情,就能讓人充滿滿滿的能量。 之前常聽朋友說,每到下班或放假日就感到焦慮,不知道要跟孩子做什麼活動,時常想破頭,反而比工作日還累⋯⋯ 而散步就是件再日常也不過的事情,而是每個人都有的能力,每週甚至每天一次,不僅是一項有助身心的好運動,更是一個陪伴自己和孩子探索的好方法!透過散步不僅自己可以獲益,更能在其中和孩子們建立起日常生活的互動,「沒有目的」的探索就是啟動觀察力、感官的發展與想像力的最佳元素,不管是對周遭環境的感受、遇見的人事物的變化、身體能力的累積,不管是什麼都可以是孩子最好的觀察對象,從天空中的雲朵、感受微風、經過的店家、路過的人或小動物、地上不起眼的野花野草,通通都是散步裡的老師,如果你問我為什麼要散步?那原因正是因為我喜歡散步,就僅僅是一件這麼簡單的事情,就能讓人充滿滿滿的能量,而且雙向受益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走,我們一起散步吧! 
2025/10/11
乙巳年身體小記|寒露
▋最近的日子是這樣的,飯還沒吃上,聽到哭聲就到房間去看看寶寶,檢查尿布,看看是不是尿布濕了,或是便便需要洗屁股,都不是的話,可能就是該喝奶了,看了一下時鐘,心裡疑惑「咦?距離上次喝奶也才過兩個小時啊?」抱起來和寶寶說說話,還是繼續哭,哄著哄著,半小時過去了,還是哭哭停停,不然來跑奶喝看看,喝著喝著,喝光了原本再過兩個小時才要喝的奶量,此刻我心想,「那下一餐什麼時候喝?」下一刻,我才想到,大人也都會有晚餐時間到了,但還不餓的狀況,或是今天吃比較多,明天吃比較少,怎麼會要求寶寶每一餐都吃一樣,甚至都在同一個時間喝奶? 那天和當媽媽兩年的朋友提出我的疑惑,他輕鬆的回應:「寶寶有大小餐,很正常啊!」也才讓我心裡瞬間鬆一口氣,不為此焦慮,也從心中生出一個疑惑,這樣的「標準」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又是誰制定的呢? 育兒,始終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的吧!另一位二寶媽朋友在幾年前說的話,再度浮現腦中,「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沒有一個標準的教養方式和流程」,這些話看似人人能懂,但真的只有自己當了父母之後才明白,沒有那麼容易,尤其我是一個容易被社會、旁人給影響的個性,在面對這樣一個充滿未知的生命時,心的方向總是容易被左右,卻也深知這條路是身為照顧者的我們陪伴他活出來的,每一個人都不一樣。 ▋寒露來到了,比起前些日子空氣中的溫度又微微的降低了一點,但現代人的習慣都待在冷起房裡,對於溫濕度敏感度實在降低很多,對於節氣之間細微的變化,似乎沒有太明顯的感受。寒露那天早上,仍舊陽光灑落,騎車時感受風穿過身體,彷彿我就是風,跟隨一起流動,才能不費氣力的前行。近期成為母親的每一天,既是甜蜜又有些酸楚,我想這就是所謂甜蜜的負荷吧,沒有睡飽的日子、沒有一人靜謐的時光,那天跟伴侶聊到,如果有一個人的時間,會想做些什麼?他回答:「很多啊,看看到時後想做哪個吧!」那我呢?那個當下什麼想法也沒有,彷彿失去思考的能力,也與直覺斷聯,接著身體一陣緊繃,肩膀不自覺地向內縮,胸口也悶悶的,哎呀,心理下一個浮現的想法是⋯⋯我竟然什麼想法也沒有。但我想,這也是一種想法吧,即是「空」,回到當下,也慢慢去練習接納這份「什麼也沒有」,再繼續觀察觀察。 早上給自己倒一杯溫水,喝著喝著,也想去記得去年白露的那杯溫水,是回到關愛身體的一種行動,也提醒了自己,當一位母親照顧孩子的同時,我仍舊是那位被世界寵愛的女子,開始試著每天給自己5分鐘的獨處,喝一杯溫水、發呆也好,吃些滋養身心的食物,洗完澡也能用身體油好好的照顧全身肌膚,愛的行動有許多種,透過小小的行動來繫起心與身的聯繫,謝謝身體,謝謝心;謝謝親愛的孩子,謝謝你讓我成為你的母親;謝謝世界,我仍舊是那位被寵愛的女子。 𓂅 芝麻糊 【食材】黑芝麻粉100克、白米40克、冰糖適量、水800毫升 【作法】將白米浸泡4-6小時,瀝乾水後,將白米和500毫升的水,以及100公克的黑芝麻粉倒入食物處理機裡頭,打成細緻綿密的糊狀以後,將打好的芝麻糊倒入鍋中加熱,再接續加入300毫升的水和適量冰糖,以小火煮至農稠即可停火,如果太濃則可再加水調整。
2025/09/26
森海博物誌|植物的個性|海葡萄篇
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隨著氣候、環境與生存條件的差異,不僅會發展出不同的文化,也會養出不同的性格,像是原住民給人天性樂觀的感受,而客家人給人節儉的印象,那植物會不會也有這種個性上的不同呢?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廣,從海濱到高山、從森林到沙漠,甚至潛入海中,都還有可以看到(對,是海草不是海藻喔),既然植物生長的環境也如此多元,那應該也能從不同的植物間,窺探到一些性格上的差異吧。 工作室的陽台,是各種植物朋友們的交誼廳 兩年多前的午後,我在花市巧遇一棵葉子圓厚、葉脈呈現紅綠色,看起來充滿活力又熱情的海葡萄,是那種會讓你的腦海,立即浮現出耀眼陽光與溫暖海風的那種夏日熱情,非常的迷人與耀眼,但又會讓人擔心難以駕馭,在花市中來來回回好幾趟之後,才下定決心帶他回來。 工作室的陽台,是各種植物朋友們的交誼廳,平時大家會聚在這裡喝喝早茶、吹吹涼風,沈浸在早晨的日光裡,之後才會各自歸位。而這次帶回來的海葡萄,在歷經換盆與調整土壤之後,便進駐到光線充足、風力的陽台第一排,而在這兩年多的陪伴裡,真的有感覺到海葡萄不同於其他室友的鮮明個性。 隨著時節的變化,照進陽台的光線、隨風進出的空氣與溫度,也會有所不同,記得第一年的冬季,陰鬱的天氣加上寒流來襲,讓熱情的海葡萄嚇到瑟瑟發抖,樹上的葉子一下就變黃,而且掉了個精光,也嚇得我趕緊關窗、擋風,想辦法幫海葡萄取暖渡冬。而第二年的冬天我早有經驗做準備,適時的幫他換位子、保暖、通風,結果這一次冬天到來時,海葡萄的身上,竟留下了一半的葉子,來告訴我他今年沒有完全休眠,而是處於待機的狀態。 三月份的春分一過,在他的枝幹上,突然就冒出一顆顆突出的小葉芽,而在短短的一兩個星期之內,這些葉芽就長成一片片的新葉,新葉的顏色很青嫩,卻又都各有一些不同,基底是半透明的青葉,但有的帶著一點黃、有的帶著一點紅,而這些看起來青嫩的新葉,還會持續默默地變大,不過青嫩的顏色稍縱即逝,葉子會漸漸變硬,而葉色不久就越變越深。 今年看海葡萄生長穩定、適應之後,我也開始幫他調整枝幹,把重疊或是交疊在一起的地方,一點點的修剪、梳理開來,而每一次我修剪完之後的下一個星期,就會看到新的葉芽或是葉子冒出,反應與回饋都非常的直接,只能說不虧是住海邊的朋友,個性非常的直爽,開心與驚嚇全都表形於色。 如果你問我:「海葡萄算不算是容易結交的朋友?」我會這樣跟你說:「如果你能提供他,跟他個性一樣熱情滿滿的陽光,那你們應該會是合的來朋友。」 ༄ 生物基本介紹 海葡萄(學名:Coccoloba uvifera)|分類:蓼科 (Polygonaceae) 海葡萄屬 (Coccoloba) 海葡萄 (C. uvifera) |自然分布與棲地類型: 海葡萄廣泛分布於熱帶美洲沿岸地區,包括佛羅里達、百慕達、整個加勒比海地區,以及中南美洲的沿海國家。棲息的環境,主要是生長在沙灘、沙丘及海岸灌木林之中,是典型的海岸植物。對鹽分、強風及乾旱有極佳的耐受性,是原生地中海岸防風定沙的重要樹種。 |繁殖方式: 海葡萄是雌雄異株的植物,需要雌雄株同時存在,而且距離也不可太遠,才能透過昆蟲來進行異花授粉,授粉後順利結果就能透過種子繁殖。在自然界中,海葡萄的果實可吸引鳥類及哺乳動物來取食,透過取食動物的移動與排泄,便能間接協助種子的傳播。園藝上也會透過扦插的方式來進行無性繁殖。
2025/09/26
USR|專案課程設計與執行
課程名稱:海洋裡的博物學: 探索藍眼淚的海洋奇遇記

LATEST NEWS

Latest News

a plant illustration
a plant illustration
a plant illustration

關於森海

ABOUT

走入森海的背後有著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在編輯出版、藝術設計、科普研究、自然保育、教育等各專業領域中交流,共同建築著彼此理想的生活藍圖,一起思辨著「個人」、「組織」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係。

作品/服務

WORK

走入森海提供編輯出版、藝術設計、科普研究、自然保育、教育等專業服務,也是一個共享永續理念的平台,期許讓人與自然永續共存,在未來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首頁
USR / ESG 專案
首頁
生態保育
首頁
出版合作
首頁
工作坊 / 課程
了解更多
森海的文章涵蓋了生活議題、科普知識、創作等多元主題,期許能啟發讀者對永續發展的思考和行動。
2025/10/11
乙巳年身體小記|寒露
▋最近的日子是這樣的,飯還沒吃上,聽到哭聲就到房間去看看寶寶,檢查尿布,看看是不是尿布濕了,或是便便需要洗屁股,都不是的話,可能就是該喝奶了,看了一下時鐘,心裡疑惑「咦?距離上次喝奶也才過兩個小時啊?」抱起來和寶寶說說話,還是繼續哭,哄著哄著,半小時過去了,還是哭哭停停,不然來跑奶喝看看,喝著喝著,喝光了原本再過兩個小時才要喝的奶量,此刻我心想,「那下一餐什麼時候喝?」下一刻,我才想到,大人也都會有晚餐時間到了,但還不餓的狀況,或是今天吃比較多,明天吃比較少,怎麼會要求寶寶每一餐都吃一樣,甚至都在同一個時間喝奶? 那天和當媽媽兩年的朋友提出我的疑惑,他輕鬆的回應:「寶寶有大小餐,很正常啊!」也才讓我心裡瞬間鬆一口氣,不為此焦慮,也從心中生出一個疑惑,這樣的「標準」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又是誰制定的呢? 育兒,始終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的吧!另一位二寶媽朋友在幾年前說的話,再度浮現腦中,「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沒有一個標準的教養方式和流程」,這些話看似人人能懂,但真的只有自己當了父母之後才明白,沒有那麼容易,尤其我是一個容易被社會、旁人給影響的個性,在面對這樣一個充滿未知的生命時,心的方向總是容易被左右,卻也深知這條路是身為照顧者的我們陪伴他活出來的,每一個人都不一樣。 ▋寒露來到了,比起前些日子空氣中的溫度又微微的降低了一點,但現代人的習慣都待在冷起房裡,對於溫濕度敏感度實在降低很多,對於節氣之間細微的變化,似乎沒有太明顯的感受。寒露那天早上,仍舊陽光灑落,騎車時感受風穿過身體,彷彿我就是風,跟隨一起流動,才能不費氣力的前行。近期成為母親的每一天,既是甜蜜又有些酸楚,我想這就是所謂甜蜜的負荷吧,沒有睡飽的日子、沒有一人靜謐的時光,那天跟伴侶聊到,如果有一個人的時間,會想做些什麼?他回答:「很多啊,看看到時後想做哪個吧!」那我呢?那個當下什麼想法也沒有,彷彿失去思考的能力,也與直覺斷聯,接著身體一陣緊繃,肩膀不自覺地向內縮,胸口也悶悶的,哎呀,心理下一個浮現的想法是⋯⋯我竟然什麼想法也沒有。但我想,這也是一種想法吧,即是「空」,回到當下,也慢慢去練習接納這份「什麼也沒有」,再繼續觀察觀察。 早上給自己倒一杯溫水,喝著喝著,也想去記得去年白露的那杯溫水,是回到關愛身體的一種行動,也提醒了自己,當一位母親照顧孩子的同時,我仍舊是那位被世界寵愛的女子,開始試著每天給自己5分鐘的獨處,喝一杯溫水、發呆也好,吃些滋養身心的食物,洗完澡也能用身體油好好的照顧全身肌膚,愛的行動有許多種,透過小小的行動來繫起心與身的聯繫,謝謝身體,謝謝心;謝謝親愛的孩子,謝謝你讓我成為你的母親;謝謝世界,我仍舊是那位被寵愛的女子。 𓂅 芝麻糊 【食材】黑芝麻粉100克、白米40克、冰糖適量、水800毫升 【作法】將白米浸泡4-6小時,瀝乾水後,將白米和500毫升的水,以及100公克的黑芝麻粉倒入食物處理機裡頭,打成細緻綿密的糊狀以後,將打好的芝麻糊倒入鍋中加熱,再接續加入300毫升的水和適量冰糖,以小火煮至農稠即可停火,如果太濃則可再加水調整。
2025/10/03
散步觀察筆記 #3|散步的魔法
昨天傍晚,背著小森*開啟了產後的第一次「散步」。近期因孩子的出生,整日都待在家照料新生兒起居的我們,第一次三人一起出門散步,先生開車載著我們一起到家裡附近的大學,久日未活動身體的他,先去操場跑步,而我就背著小森在校園裡漫步。 *小森-懷胎9個月,並於8月底出生的小子,未來將持續與我一同散步,一直一直地走下去。 散步的魔法 進入秋日午後,清涼的徐徐地吹,漸漸離開炙夏烈日的炎熱後,呼吸之中好似也多了一份輕盈,抬頭望見遼闊的天空,晚霞印在天空的畫布上,渲染出嫣紅、橘黃、暖黃等不同的色彩,正想和懷裡的小森分享眼前美麗的晚霞,低頭一看,才發覺他已在揹巾裡沈穩地睡去,原本出門時彼此還有些躁動,在短短不到三分鐘步行的路程裡,為彼此創造一分寧靜的空間,我想這就是散步的魔力吧! 走著走著,身體便方鬆了下來,走著走著,頭腦就安靜了下來,走著走著,心也就輕鬆了起來。 記得以前工作時,感覺頭腦卡卡、情緒雜亂的時候,我就會出門去走走,當時還住在宜蘭,走出家門轉個彎就是一片廣闊的稻田,再往遠處望去是耳朵山,一座有兩個貓耳朵的山,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見它清楚的輪廓,有雲的日子,耳朵有時會被擋住,或像是頭上戴了帽子一樣,也就會知道,山邊即將下雨,也或許會一路下到家裡這邊來。一邊踏步,好像也一邊將腦中的雜念透過雙腳踩踏出去,身體動著動著,身體逐漸放鬆,能量也跟著轉換,心逐漸輕鬆起來,腦袋也隨之安靜了下來,迎來的是一個空空的頭腦、全新的身體和一顆智慧的心。 為什麼要散步? 我喜歡散步,就僅僅是一件這麼簡單的事情,就能讓人充滿滿滿的能量。 之前常聽朋友說,每到下班或放假日就感到焦慮,不知道要跟孩子做什麼活動,時常想破頭,反而比工作日還累⋯⋯ 而散步就是件再日常也不過的事情,而是每個人都有的能力,每週甚至每天一次,不僅是一項有助身心的好運動,更是一個陪伴自己和孩子探索的好方法!透過散步不僅自己可以獲益,更能在其中和孩子們建立起日常生活的互動,「沒有目的」的探索就是啟動觀察力、感官的發展與想像力的最佳元素,不管是對周遭環境的感受、遇見的人事物的變化、身體能力的累積,不管是什麼都可以是孩子最好的觀察對象,從天空中的雲朵、感受微風、經過的店家、路過的人或小動物、地上不起眼的野花野草,通通都是散步裡的老師,如果你問我為什麼要散步?那原因正是因為我喜歡散步,就僅僅是一件這麼簡單的事情,就能讓人充滿滿滿的能量,而且雙向受益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走,我們一起散步吧! 
2025/09/26
森海博物誌|植物的個性|海葡萄篇
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隨著氣候、環境與生存條件的差異,不僅會發展出不同的文化,也會養出不同的性格,像是原住民給人天性樂觀的感受,而客家人給人節儉的印象,那植物會不會也有這種個性上的不同呢?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廣,從海濱到高山、從森林到沙漠,甚至潛入海中,都還有可以看到(對,是海草不是海藻喔),既然植物生長的環境也如此多元,那應該也能從不同的植物間,窺探到一些性格上的差異吧。 工作室的陽台,是各種植物朋友們的交誼廳 兩年多前的午後,我在花市巧遇一棵葉子圓厚、葉脈呈現紅綠色,看起來充滿活力又熱情的海葡萄,是那種會讓你的腦海,立即浮現出耀眼陽光與溫暖海風的那種夏日熱情,非常的迷人與耀眼,但又會讓人擔心難以駕馭,在花市中來來回回好幾趟之後,才下定決心帶他回來。 工作室的陽台,是各種植物朋友們的交誼廳,平時大家會聚在這裡喝喝早茶、吹吹涼風,沈浸在早晨的日光裡,之後才會各自歸位。而這次帶回來的海葡萄,在歷經換盆與調整土壤之後,便進駐到光線充足、風力的陽台第一排,而在這兩年多的陪伴裡,真的有感覺到海葡萄不同於其他室友的鮮明個性。 隨著時節的變化,照進陽台的光線、隨風進出的空氣與溫度,也會有所不同,記得第一年的冬季,陰鬱的天氣加上寒流來襲,讓熱情的海葡萄嚇到瑟瑟發抖,樹上的葉子一下就變黃,而且掉了個精光,也嚇得我趕緊關窗、擋風,想辦法幫海葡萄取暖渡冬。而第二年的冬天我早有經驗做準備,適時的幫他換位子、保暖、通風,結果這一次冬天到來時,海葡萄的身上,竟留下了一半的葉子,來告訴我他今年沒有完全休眠,而是處於待機的狀態。 三月份的春分一過,在他的枝幹上,突然就冒出一顆顆突出的小葉芽,而在短短的一兩個星期之內,這些葉芽就長成一片片的新葉,新葉的顏色很青嫩,卻又都各有一些不同,基底是半透明的青葉,但有的帶著一點黃、有的帶著一點紅,而這些看起來青嫩的新葉,還會持續默默地變大,不過青嫩的顏色稍縱即逝,葉子會漸漸變硬,而葉色不久就越變越深。 今年看海葡萄生長穩定、適應之後,我也開始幫他調整枝幹,把重疊或是交疊在一起的地方,一點點的修剪、梳理開來,而每一次我修剪完之後的下一個星期,就會看到新的葉芽或是葉子冒出,反應與回饋都非常的直接,只能說不虧是住海邊的朋友,個性非常的直爽,開心與驚嚇全都表形於色。 如果你問我:「海葡萄算不算是容易結交的朋友?」我會這樣跟你說:「如果你能提供他,跟他個性一樣熱情滿滿的陽光,那你們應該會是合的來朋友。」 ༄ 生物基本介紹 海葡萄(學名:Coccoloba uvifera)|分類:蓼科 (Polygonaceae) 海葡萄屬 (Coccoloba) 海葡萄 (C. uvifera) |自然分布與棲地類型: 海葡萄廣泛分布於熱帶美洲沿岸地區,包括佛羅里達、百慕達、整個加勒比海地區,以及中南美洲的沿海國家。棲息的環境,主要是生長在沙灘、沙丘及海岸灌木林之中,是典型的海岸植物。對鹽分、強風及乾旱有極佳的耐受性,是原生地中海岸防風定沙的重要樹種。 |繁殖方式: 海葡萄是雌雄異株的植物,需要雌雄株同時存在,而且距離也不可太遠,才能透過昆蟲來進行異花授粉,授粉後順利結果就能透過種子繁殖。在自然界中,海葡萄的果實可吸引鳥類及哺乳動物來取食,透過取食動物的移動與排泄,便能間接協助種子的傳播。園藝上也會透過扦插的方式來進行無性繁殖。
了解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