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蛹〉
昔蝶已乘輕風去,此樹仍餘空氣蛹。
夢蝶一去不復返,樹載空蛹靜悠悠。
改寫黃鶴樓來紀念一下,今年7月我遇見的一隻毛毛蟲。
與「查理.布朗」的相遇
天氣炎熱小大暑時節,我遇見了一隻蝴蝶,更準確地來說,我是遇見了一隻毛毛蟲,一隻身體灰黑色的毛毛蟲。牠的身型瘦小,就停在我帶回來的盆栽上,而且一動也不動,第一眼看到其實並不起眼。但隔天一早,我望向牠原本停駐的細枝上,卻遍巡不見牠的身影,反而出現了另一隻跟牠外型截然不同,個頭大上一倍的大頭綠毛蟲,我才驚覺到前一天的「不動如山」,原來是為了醞釀出嶄新的面容呀!

這個大頭綠毛蟲出現之後,前兩天像是在練習使用新的身體,緩緩地移動、緩緩地啃食著新長出的嫩葉,但兩天之後牠的性格大變,像是餓了好幾天一樣,卯足全力在這盆小小的胡椒木上東奔西跑,只為了大啖嫩葉,而不到兩天的時間,胡椒木上所有的嫩葉幾乎全數消失,而牠的體型又再加大了一倍,而額頭上的紋面也越來越清晰。
(不知道為什麼,但每次看到都會讓我想到查理・布朗的瀏海)
相信自然間會有的平衡
嫩葉沒了之後,雖然,不是很甘願,但牠也只能把嘴轉向那些,看起來沒有這麼可口的深綠色老葉了,這時候我的內心也開始有點掙扎了,深怕再這樣下去,這棵剛帶回來的小樹苗會不保,這次我細細的看向胡椒木,從樹的基部、樹身、細枝、葉量來評估後,我覺得樹體還算是強健,所以就決定相信牠們這一次的相遇,相信自然間會有的平衡,而「查理・布朗」相當不客氣的,只用了一天左右的時間,就把樹上的老葉吃個精光,樹上真的是一根毛都不剩,我也趕緊調整胡椒木的位置,讓他換到一個可以稍微休息的地方,慢慢恢復生息。
「查理・布朗」在吃完胡椒木之後,又開始奔向旁邊其他的小樹苗,不過看起來旁邊的樹,沒有獲得到牠的青睞。不知道牠是不是覺得沒東西吃,就選在一叢相對茂密的福祿桐間停了下來,靜靜掛在樹梢上,用一種好像在面壁沈思的樣子停駐著,一動也不動地靜靜的停駐著。


隔日,那隻大頭綠毛蟲「查理・布朗」消失了,變成了一個綠色的小蛹,懸掛在昨天的枝條上,就像是一件綠色睡袋掛在樹梢上,而我也想像著「查理・布朗」在這個蛹裡,漸漸消融、轉化、重生,不知道再次看見牠時,牠會用什麼姿態與樣貌,再次出現在我面前。
沒想到在9天後,我們要出遠門的當天早上,我慣性的走到綠色小睡袋前,卻發現小睡袋開了一個小縫,而且裡面已經是空的,我趕緊確認四周,而就在離小樹不遠的窗台上,看見一隻有著黑色與淡黃色斑塊翅膀的蝴蝶,緩緩、輕柔、小幅度地擺動著牠的翅膀,等了兩個星期,原來你就是「查理・布朗」的本尊——柑橘鳳蝶。


我們欣賞一陣子後,我打開了窗,牠也翩翩地飛離我的陽台,再見了,查理・布朗。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看著一隻毛毛蟲蛻皮成長、結蛹到羽化變成蝴蝶的過程呢?
其實,這一次我們所說的「傳說中的秘法」,我們大家都很有機會可以做到,只是現在我們常常一昧追求效率,把效率當成是最重要的指標,所以會想立刻知道牠的名字,就像是直接知道問題的答案,讓學習顯得很有效率,但我們卻也流失掉,自己去經驗與認識的過程,以及在過程中會獲得到的感受,雖然對「牠是誰」的好奇一定會有,但也一定會有除了「牠是誰」之外的好奇心,如果只是知道名字就結束學習,那真是太可惜了。
邀請你換個方式走入自然裡,讓你的好奇心引領你去連結自然,開展屬於你的獨特看見與感受,也讓自然喚起你的好奇心與創造力。
讀完後,你發現那個「傳說中的秘法」是什麼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