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森海
最新消息

2025/03/24
樹木特輯 #3|不可思議的樹根
與樹木醫生救治樹木的過程裡,常常有機會可以窺見一些樹木的秘密,而其中讓我覺得最神秘的部分,我想大概就是看見樹的根吧!樹根,平常都藏在土壤裡,我們很難知道祂生長的狀況,若不是為了救治而開挖,我應該不會有機會能親眼看見祂的樣貌。就如同中文字的「根本」,樹的根就是祂的本,是支持樹幹生長的基礎,也是樹木的「消化器官」,負責吸收水分與營養鹽,所以根系的生長與健全與否,也常常會直接反應在樹木的「面容」上,根系的生長出了問題,整棵樹的樹勢會開始變得虛弱,這時候就容易有各種的病痛纏身,這次我就介紹兩個與樹根有關,而且常常被誤解的兩個問題吧~樹根的分布,只會在樹冠的範圍左右?每次有人問樹根會長到多遠時,就很容易聽到一種說法:「樹的樹冠有多大,根的分布範圍就有多大」,但這樣的說法其實並不正確。一棵健康的樹,樹根如果沒有受到阻擋、切斷、埋壓、積水來妨礙生長的話,根系的範圍應該會遠遠超過樹冠。樹木一年一年的成長,樹幹會越來越高大、枝葉也會越來越多,樹根也會需要去獲取更多更大量的水,所以會不斷地向外去尋找水源,雖然常常挖開土壤後,可以看到交織盤錯的根系,但真正能吸收水與養分的根,卻只有還沒變成褐色尚未完全木栓化的新根,所以樹根是會一直持續生長的,這樣應該就不難理解,樹根的寬廣程度,其實是能遠遠超過樹冠範圍的喔!露出來的樹根,應該要全部埋起來?在生病的樹前問診時,很常可以聽到樹的主人說出類似的話:「之前樹根都露出來了,我就幫他蓋點土,讓他可以站得更穩,也有更多的土⋯⋯」而這樣的做法,往往就是導致樹木衰落的主因,木樹的根雖然在土壤裡,但也需要能透氣呼吸,尤其在一些排水不良、濕度很高,或是被壓實而沒有空氣的地方,根系就會為了呼吸而漸漸往表層生長,如果又遇到「好心人」幫祂覆土,就容易因為深埋不透氣而爛根,所以看到樹根裸露時,反而需要先去觀察,樹根為什麼跑出地面,才不會因為好心反而下了毒手。*本篇文章照片由陳韋宏拍攝
2025/03/31
樹木特輯 #4|不可思議的樹幹與樹枝
走在森林裡,看見周圍一棵棵樹的樹幹都破了皮,內心還在想倒底是誰這麼無聊,跑到森林裡來做這種事?直到我們看見了地面上好幾對「一端尖尖、另一端圓圓」的足跡,一切才真相大白,原來樹皮會破是牠們來過呀~(猜看看是誰?)當種子發芽、扎根之後,樹木就無法隨心所欲的自由移動了,但會隨著時間不斷地變胖,這些成長的痕跡會紀錄在樹幹的內部,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年輪,年輪越內圈是越久遠的舊材,越外面則是年輕的新生材;而樹皮則正好相反,越外面的樹皮越老。年輪內部老化的舊材,會漸漸地失去輸送水分的能力,轉而變成支撐結構的心材;而樹木絕大多數的水分運送工作,都是由今年度新生出的年輪來運送的。內部中空的樹,是不是表示很危急?常常有人發現樹體內出現空洞之後,就很很著急著想把那棵樹砍掉,但樹體出現中空真的就代表樹要倒了嗎?事實上,我們在山上常常會看到那些活了幾百年、幾千年的巨木與神木,樹體內都早已中空,而且有些中空的體積還不小,從一些舊照片來做比對,也可知道有些空洞至少已經存在四、五十年之久,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只要樹勢還健全,再加上內部有足夠的支撐材,樹木其實是有機會可以再活上好一段時間的。而且,在森林裡的樹木彼此會互相協助,加上茂密的樹林會分散每棵樹所承受到的風壓,比較能對抗較強勁的風勢,這也是為什麼強烈颱風來的時候,山上倒了幾棵樹,但山下人工種植的樹,可能已倒了數千棵。釐清樹木空洞原因,從根本解決問題樹木出現空洞時,我們應該要怎麼做?最應該要做的事清,是弄清楚造成空洞的背後主因,如果是因為土壤排水不良,而導致樹木從根開始往上爛,那確實可能很危急,這樣的樹通常樹勢也會是衰落的,所以不只要觀察樹木的健康,還要評估樹木傾倒的可能,而更重要的事,要解決排水的問題,不然再換一棵樹也是會有相同的命運。樹木出現傷口要怎麼辦?對於健康的樹而言,有一些傷口其實多半沒什麼大不了,就像是我們被蚊蟲叮咬,或是不小心跌倒擦撞傷,這些傷口都有機會能好好癒合。「但我真的好擔心樹,有沒有什麼我能做的事呢?」如果真的還是很想幫助樹木,或是樹木的傷口面積,真的很大的時候,那麼就需要幫樹木做傷口的管理,像是讓傷口變平整、依照樹木生理來修整傷口、替樹木的傷口塗上敷料,來避免傷口再度受到傷害,也要不斷地觀察癒合組織修復的狀況。而一般我們在人工種植的樹上,最常看見的傷,就是被錯誤的修剪,所以本著「預防勝於治療」的觀點,在修剪時,最基本的事,就是要在符合樹木生理的位置下刀,不僅能讓樹看起來很自然,之後傷口也可以癒合得更快更好。*本篇文章照片由陳韋宏拍攝
2025/03/17
身體小記|春分
▋ 一晃眼春天已經快過一半了,即將來到3月20日的春分,最近感受到生活、心境和身體的變動很是無常,光是天氣乍暖還寒,一會兒熱得身子流汗流不停,一下子寒流來臨,氣溫下探到10度左右,一個不小心保暖注意,真的蠻容易就受寒。前幾天走在台北街頭,接近傍晚5點左右的戶外溫度依舊讓人微微冒汗,但不曉得是不是當日頻繁進出冷氣房的關係,身體竟然在當時有一股中暑的感受,汗排不出、身體有裡至外的發熱,胃部也有噁心想吐的感受,胸口發悶讓人呼吸不順暢,這時候洋蔥式穿搭就是一個聰明的方式,趕緊褪去一層層保暖的衣物,走動到人較少的室外區域,透過走動慢慢的舒緩自己的狀態,也因為褪去衣物讓體內的熱氣可以些微的排出,身體上下也都排氣,過了半小時之後狀態舒緩了許多。▋ 今天讀到一首詩,雖然外面正因寒流來襲而冷颼颼,但讀著這首詩,彷彿陽光輕撫身軀,帶來溫暖與力量,「太陽帶著愛的光芒,給我明亮的一天,心靈帶著精神的能量,給我四肢力量,在閃耀清澈的陽光裡,啊上天,我向您敬禮,您那仁慈的種在我心裡的東西,滋養了人類的力量,使我能熱愛工作,並以我所有的能力來學習,從您而來的力量與光芒,升起我對您的愛與感謝。」——魯道夫・史坦納 (中譯/詹雅智、羅葉)晨起,鋪開瑜珈墊,備妥瑜伽磚,以久違的瑜伽來開啟一日,舒展著身體的同時,也因為許久沒有進行有些生疏,在動作與動作之間,花了些時間在校準對齊,是近期少許的專心時刻。接二連三的生活轉換,讓思緒圍繞著生活中的雜事打轉,焦躁之於心裡也一直有種「我沒有準備好」的心情狀態,從熟悉的宜蘭搬到基隆,已經啟動的新身份,以及即將來到的,都讓我有些措手不及,形式上外在看似已經就定位,但實際上發現,心裡的尚是需要一些時間來調適,也像極了春分節氣帶給人的感受,一種不確定,心裡尚有許多未落定的思緒和擔憂,需要些時間來慢慢梳理,也好似在春耕之前的整地,修除雜枝雜草,才能好好的播種,堅定地成長。▋ 來到春分,除了注意保暖之外,在晨間動動身體來暖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過去參加了心旅者舉辦的太陽瑜伽終於在下個月也即將啟動了,早上45分鐘的瑜伽,非常適合作為早晨工作前的暖身,瑜伽其實不只是身體的鍛鍊,更是呼吸與心智的練習,讓人時刻的回到當下,每個動作都在一呼一吸之間進行著,時刻專注回到呼吸,就是靜心的小訣竅。今天早上,喝點溫熱的開水之後,聽著Youtube上老師的引導,身體慢速的行動,觀察到有些不同的痠痛和緊繃,可以加深的地方慢慢的移動,覺得差不多了就停留在這個地方,聆聽身體的每個訊號,是在家自主練習非常重要的。透過幾個拜日式暖暖身,接著幾個軀幹的扭轉,果然身體馬上熱起來,心裡也感到舒暢許多,腦中的擔憂雖然沒有減少,但面對彷彿也不是難事,身體的強壯也能帶來心理的健康,相輔相成,所以當你發現生活有什麼困難,就動動身體,看看會有什麼其他的可能發生。春分飲食適合清爽和翠綠的蔬菜,飲食可以多吃一些平性的食材,或者透過些微加熱也可以轉換食材的性質,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道「番茄豆腐拌麵佐小白菜」,一起在家開動吧!𓂅 番茄豆腐拌麵佐小白菜【食材】桃太郎番茄半顆、板豆腐1/4塊、喜歡的菇類一小撮、薑3片、小白菜兩把、喜歡的麵一把【作法】將板豆腐壓乾水份再用手捏碎成小碎塊,我自己很喜歡這個步驟,因為很療癒,不習慣用手的人也可以用叉子或湯匙在碗裡進行,將桃太郎番茄切成丁,現在是宜蘭番茄的產季,可以多吃一些~菇類一樣切成小丁狀,薑片切成末,小白菜切成小段備用。接著,熱一鍋水,水滾後加入一小匙鹽巴,煮麵!熱鍋下一些油,將薑末、菇放入鍋中炒至微微上色,再加入豆腐碎炒香,最後加入番茄丁拌炒,調味加一小匙鹽、淋一圈醬油、一拳蠔油、再加入一點黑胡椒,均勻拌炒後,加入兩湯匙麵水,讓食材一起燉煮,煮至醬汁濃稠,最後再加入一圈糯米醋,即可起鍋和麵拌在一起囉!接著再用煮好麵的水燙一下小白菜,就可以擺盤開動啦~
2025/03/14
樹木特輯 #2|樹木的生命
步行多日後,我們來到了一個無人之地,深山裡的一處小山壑。谷地四周座落著一群雄偉的台灣杉,我們四散去森林中探索。我想著朋友分享過的「植物溝通」,那可以聽見樹木回應的神秘經驗,而我也想輕鬆地跟著些大樹們打聲招呼,看祂們會不會回應我。但當我抱著一棵古老而巨大的台灣杉時,我卻無意識地脫口問出:「祢在這裡待了這麼久,又長得著麼高,祢一定看見了城市的興起、看見了城市侵入到森林,祢會不會害怕人類,祢會不會討厭我?」我緊緊抱著樹,無聲的閉起眼睛,只有淚水默默地流淌著⋯⋯照片由陳韋宏拍攝於本野山・台灣杉 aka 撞到月亮的樹上面所寫的內容,是多年前,我與朋友們去台東的本野山,走入台灣杉森林時,所發生的一小段插曲。百年人瑞、千年古樹,人要活過百年相當不易,但住在自然裡的樹,卻好似能稀鬆平常地歷經數百年的歲月流逝,樹木究竟有什麼特別的長壽秘訣?這幾年有些科學家提出新的發現,證實樹木的生長方式,比較能減少環境帶來的基因突變,進而減緩環境所導致的衰老現象;而有的研究則發現,有些樹種能在歷經數百年之後,仍舊保有宛若新生一般的分生組織,所以能持續且有活力的生長,絲毫沒有衰老的跡象。樹木的年齡要怎麼計算呢?說到計算樹齡,大家可能很快的就會想到「年輪」了吧!樹木在不同季節,有著不同的生長速率,所以會在枝幹內留下一圈一圈深淺不一的紋路,藉由讀取樹幹上的深淺紋路,就能推敲出樹木的年紀了。這個方法雖然很直覺,但也有一些限制,像是在一些四季氣候變化不明顯的地區,可能紋路就不會太明顯,另外還有一個很大的限制,就是必須得要取得樹幹的橫向切面,這就等於要把樹木攔腰切斷,所以只能用在已經過世的樹。那除了計算樹木的年輪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嗎?有喔!另一種可以快速評估樹木年齡的方法是量測樹圍。先計算出同一地區、同一樹種的年平均生長量,在把量測到的樹寬(直徑)來除以年平均生長量,就可以算出這棵樹「大概」的年齡。不過這個計算方式,是假設這棵樹的一生,都在相同的氣候、環境、生長條件下,才能用這樣的方式來做推算,所以可以知道這樣的推算方式,無法真的很精確,但好處是不會傷害到樹,而且執行起來相對較為容易。因為不同的計算方式都會有一些限制與誤差,所以樹齡學者在判定樹木的年齡時,常常會使用多種方法來做交叉比對,有些甚至採集樹木不同的部位來進行年齡判定,而現在較常使用的計算方式有「生長錐測量法」與「同位素碳14定年法」兩種方式。簡單來說,生長錐測量法跟計算年輪很相似,是從樹幹上鑽取木芯,讀取木芯上的年輪來判定樹齡;而同位素碳14定年法,則是利用生物體內碳14跟碳12的比例來計算,碳14大約每5730年會剩下原本比例的一半,所以在生物不在跟大氣做氣體交換(過世)之後,碳14的比例就會不斷地下降,所以就能依照碳14的量來推估年齡。但由於碳14定年法也只能用在已故生物上,所以若要用在估算活著樹木的年紀,往往就會需要搭配其他的證據或線索,像是從旁邊採集到的種子、斷枝條來計算年齡,再把種子或斷枝條的基因,與活樹的基因做比對,確認是否是同一棵樹。現存最古老的樹有哪些?這幾年我自己對觀察老樹有著很深的興趣,不同的樹種有著不同生存哲學,在祂們的身上,不只能看見一些歲月的故事,也總能看見一些古老的生活智慧,那堅定而下扎土地的根,看似讓樹只能固守在此,但從土地向上的樹幹與枝條,卻又能因應環境而呈現出多種樣貌與型態,也總是讓我為之讚嘆!之後大家在安排旅行的時候,不妨將旅行地區的古樹作為一個停留點,去探索各地區的老樹,欣賞不同樹種與環境間的巧妙互動、欣賞這些創造生機的現存古老生物!照片由陳韋宏拍攝於鎮西堡・巨木群樹名:繩紋衫|日本柳杉 Cryptomeria japonica地點:屋久島,日本樹齡:2,170-7,200歲之間樹名:國王的洛馬樹|塔斯馬尼亞洛馬樹 Lomatia tasmanica地點:塔斯馬尼亞西南部,澳洲樹齡:43,600歲之間樹名:瑪土撒拉|大盆地刺果松 Pinus longaeva地點:加州白山山脈,美國樹齡:4,516歲樹名:闍耶室利摩訶菩提樹|菩提樹 Ficus religiosa地點:馬哈梅夫納,斯里蘭卡樹齡:2,307歲樹名:大雪松|黎巴嫩雪松 Cedrus libani地點:安塔利亞,土耳其樹齡:據說2,000歲樹名:老吉克科樹|歐洲雲杉 Picea abies地點:福盧山脈,瑞典樹齡:9,550歲樹名:曾祖父|智利柏 Fitzroya cupressoides地點:阿爾塞科斯特羅國家公園,智利樹齡:3,651歲老樹的數據資料來源《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樹》照片由陳韋宏拍攝於屋久島・繩紋衫





關於森海
走入森海的背後有著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在編輯出版、藝術設計、科普研究、自然保育、教育等各專業領域中交流,共同建築著彼此理想的生活藍圖,一起思辨著「個人」、「組織」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係。
作品/服務
走入森海提供編輯出版、藝術設計、科普研究、自然保育、教育等專業服務,也是一個共享永續理念的平台,期許讓人與自然永續共存,在未來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森海的文章涵蓋了生活議題、科普知識、創作等多元主題,期許能啟發讀者對永續發展的思考和行動。
2025/03/31
樹木特輯 #4|不可思議的樹幹與樹枝
走在森林裡,看見周圍一棵棵樹的樹幹都破了皮,內心還在想倒底是誰這麼無聊,跑到森林裡來做這種事?直到我們看見了地面上好幾對「一端尖尖、另一端圓圓」的足跡,一切才真相大白,原來樹皮會破是牠們來過呀~(猜看看是誰?)當種子發芽、扎根之後,樹木就無法隨心所欲的自由移動了,但會隨著時間不斷地變胖,這些成長的痕跡會紀錄在樹幹的內部,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年輪,年輪越內圈是越久遠的舊材,越外面則是年輕的新生材;而樹皮則正好相反,越外面的樹皮越老。年輪內部老化的舊材,會漸漸地失去輸送水分的能力,轉而變成支撐結構的心材;而樹木絕大多數的水分運送工作,都是由今年度新生出的年輪來運送的。內部中空的樹,是不是表示很危急?常常有人發現樹體內出現空洞之後,就很很著急著想把那棵樹砍掉,但樹體出現中空真的就代表樹要倒了嗎?事實上,我們在山上常常會看到那些活了幾百年、幾千年的巨木與神木,樹體內都早已中空,而且有些中空的體積還不小,從一些舊照片來做比對,也可知道有些空洞至少已經存在四、五十年之久,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只要樹勢還健全,再加上內部有足夠的支撐材,樹木其實是有機會可以再活上好一段時間的。而且,在森林裡的樹木彼此會互相協助,加上茂密的樹林會分散每棵樹所承受到的風壓,比較能對抗較強勁的風勢,這也是為什麼強烈颱風來的時候,山上倒了幾棵樹,但山下人工種植的樹,可能已倒了數千棵。釐清樹木空洞原因,從根本解決問題樹木出現空洞時,我們應該要怎麼做?最應該要做的事清,是弄清楚造成空洞的背後主因,如果是因為土壤排水不良,而導致樹木從根開始往上爛,那確實可能很危急,這樣的樹通常樹勢也會是衰落的,所以不只要觀察樹木的健康,還要評估樹木傾倒的可能,而更重要的事,要解決排水的問題,不然再換一棵樹也是會有相同的命運。樹木出現傷口要怎麼辦?對於健康的樹而言,有一些傷口其實多半沒什麼大不了,就像是我們被蚊蟲叮咬,或是不小心跌倒擦撞傷,這些傷口都有機會能好好癒合。「但我真的好擔心樹,有沒有什麼我能做的事呢?」如果真的還是很想幫助樹木,或是樹木的傷口面積,真的很大的時候,那麼就需要幫樹木做傷口的管理,像是讓傷口變平整、依照樹木生理來修整傷口、替樹木的傷口塗上敷料,來避免傷口再度受到傷害,也要不斷地觀察癒合組織修復的狀況。而一般我們在人工種植的樹上,最常看見的傷,就是被錯誤的修剪,所以本著「預防勝於治療」的觀點,在修剪時,最基本的事,就是要在符合樹木生理的位置下刀,不僅能讓樹看起來很自然,之後傷口也可以癒合得更快更好。*本篇文章照片由陳韋宏拍攝2025/03/24
樹木特輯 #3|不可思議的樹根
與樹木醫生救治樹木的過程裡,常常有機會可以窺見一些樹木的秘密,而其中讓我覺得最神秘的部分,我想大概就是看見樹的根吧!樹根,平常都藏在土壤裡,我們很難知道祂生長的狀況,若不是為了救治而開挖,我應該不會有機會能親眼看見祂的樣貌。就如同中文字的「根本」,樹的根就是祂的本,是支持樹幹生長的基礎,也是樹木的「消化器官」,負責吸收水分與營養鹽,所以根系的生長與健全與否,也常常會直接反應在樹木的「面容」上,根系的生長出了問題,整棵樹的樹勢會開始變得虛弱,這時候就容易有各種的病痛纏身,這次我就介紹兩個與樹根有關,而且常常被誤解的兩個問題吧~樹根的分布,只會在樹冠的範圍左右?每次有人問樹根會長到多遠時,就很容易聽到一種說法:「樹的樹冠有多大,根的分布範圍就有多大」,但這樣的說法其實並不正確。一棵健康的樹,樹根如果沒有受到阻擋、切斷、埋壓、積水來妨礙生長的話,根系的範圍應該會遠遠超過樹冠。樹木一年一年的成長,樹幹會越來越高大、枝葉也會越來越多,樹根也會需要去獲取更多更大量的水,所以會不斷地向外去尋找水源,雖然常常挖開土壤後,可以看到交織盤錯的根系,但真正能吸收水與養分的根,卻只有還沒變成褐色尚未完全木栓化的新根,所以樹根是會一直持續生長的,這樣應該就不難理解,樹根的寬廣程度,其實是能遠遠超過樹冠範圍的喔!露出來的樹根,應該要全部埋起來?在生病的樹前問診時,很常可以聽到樹的主人說出類似的話:「之前樹根都露出來了,我就幫他蓋點土,讓他可以站得更穩,也有更多的土⋯⋯」而這樣的做法,往往就是導致樹木衰落的主因,木樹的根雖然在土壤裡,但也需要能透氣呼吸,尤其在一些排水不良、濕度很高,或是被壓實而沒有空氣的地方,根系就會為了呼吸而漸漸往表層生長,如果又遇到「好心人」幫祂覆土,就容易因為深埋不透氣而爛根,所以看到樹根裸露時,反而需要先去觀察,樹根為什麼跑出地面,才不會因為好心反而下了毒手。*本篇文章照片由陳韋宏拍攝202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