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森海
最新消息

2025/04/18
身體小記|穀雨
▋今天的天氣時而多雲時而晴,空氣中有些濕濕悶悶的,戶外走著走著也感覺手臂些微的黏熱,走著看著,春暖花開,綠意盎然,一開始搬家鮮少有機會到戶外走走,大多時間跟著先生騎著機車行動,隨著時間推移,自己在家的時間多了,也開始「慢慢散步」,慢慢地認識這個地方。那天走了一圈居住的社區,發現許多有趣的植物和小生物,都在春日探頭活躍了起來,紫的、黃的、紅的、白的、橙色的,還有許多漸層的粉嫩色系,綠色都有好幾種,一邊輕柔撫摩每一種不同植物的觸感,一邊驚嘆「恩~大自然真神奇!」創造出如此多樣美麗的物種。你都如何認識周遭那些不會說話的植物朋友呢?▋最近和朋友準備著生活中的野草課程,想著讓學生用「觀察」的方式來認識植物,刻意先不讓大家去討論植物的學名,反而請大家先觀察形狀、觸感、氣味,再者也可以用玩的方式來與之互動,在其中為它命名,過程之中,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心裡深深的相信大自然本就有療癒的力量,在大自然之中什麼也不做,或著做些什麼,身心都會隨之充滿喜悅,雖然植物不像動物會有互動,發出聲音,但透過一些不同的互動,也能成為生命中最佳的朋友,像我也時常喜歡和植物說說話,有時也能接收到它們活靈活現的回應喔!記得身為植物溝通師的朋友和我分享過,植物是非常無私的愛著這個世界的。而且在備課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喜歡玩野草的我們,名字裡都有許多大自然的元素呢!欣喜之餘,也在課堂中向學生提問,學生的回答真的都讓我們好驚喜,除了有「艸、木、石、竹、土⋯⋯等」,還有日月星辰的組合搭配,真的好美好美,甚至還有學生三個字的名字有七種的大自然元素,記得他是個是個非常豐盛富足,充滿能量的一個大男孩。▋清明過後隨之迎來的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穀雨象徵為穀物帶來雨水,在這一天敬天祭拜,意味著祈求一年的豐收,水氣開始增加,不僅為土讓也為我們帶來滋潤,習俗中有吃綠豆湯的習慣,認為綠豆湯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上週吃了豆花綠豆,身體很開心,也發現身體在近期喜好吃一些清爽的食物,常溫的沙拉加入甘甜風味的醬汁,成為一天午餐的最佳前菜。𓂅 春日的紫蘇番茄沙拉【食材】礁溪溫泉番茄、生菜、迷你紅蘿蔔、蘋果、檸檬【作法】將溫泉番茄切小塊,這次買的是迷你尺寸,一切二或四就很好入口的小巧尺寸,紅蘿蔔、蘋果切丁,生菜洗淨之後撥成小口,這樣就準備將沙拉食材準備好啦~如果有喜歡其他蔬菜也可以加入,像是脆口多水份的小黃瓜加入也是一極棒!接著準備沙拉醬汁,這次使用特別開始慢慢進入產季的風味「紫蘇」,紫蘇帶有一份迷人的特殊香氣,和糖一起熬煮出來的果漿呈現粉嫩的粉紅色,讓人五感充滿春日的迷幻氣息。沙拉醬汁:紫蘇糖漿兩湯匙、醬油一湯匙、檸檬汁兩湯匙、一小撮鹽巴、橄欖油適量,充分攪拌均勻就完成了,淋在蔬菜上更為它增添一分風味與色彩,好好享用。本篇照片拍攝:蔡子萱
2025/04/25
能源行不行#3|能源兩面刃
能源智庫「Ember」在今年的4月8日,發表最新一期的《Global Electricity Review 2025》報告,在報告中指出2024年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球總電力供應量的32%,創歷史新高,顯示全球對於再生能源的重視提高,也積極發展再生能源。而針對2024年全球的能源供應與用電情況,報告裡也提出三個重要的焦點訊息:這樣的數據資料代表著什麼意思呢?由於地球持續暖化,讓全球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與衝擊,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成為全球的共識,而在現在化生活中,「用電」真的是很難避免,所以如何供電就成為一件重要的事,所以全球都積極的在發展低碳能源(雖然,有時會遇到一些瘋狂的政治人物,選擇背道而馳⋯⋯),讓低碳能源與再生能源的占比提升。常見的再生能源種類有太陽能、風力、水力、海洋能、地熱能,這些供電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而太陽光電板的製成技術近年來不斷地提升,不只在材料上做調整,在整體的製程上也有突破與改良,大大降低製程上與回收所造成的汙染,但太陽光電板的設置,勢必也會造成生態環境上的衝突,而產電也只有在日照充足的白天,所以如何在大量產電時儲存多餘的電能,讓供電能持續與穩定,也是太陽能的一大挑戰。去年全球為了調節熱浪或是寒流的來襲,需要花費額外的能源來維持室內的氣溫,導致能源的消耗。而能源的使用,若又造成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似乎又會提高氣候變遷所帶來極端氣候的發生率,在這樣的循環之下,人類的未來將相當堪憂。而全球的電力需求提升,其實不僅僅是熱浪造成,近年來AI技術的廣泛運用,也是能源需求與消耗成長的重要,也在在提醒我們科技的使用,應該要有所節制才是。我們的能源要如何轉型?現在在網路上搜尋能源相關的資訊,可以看到數以千百計的文章,對於各種供電能源的優缺點,也都有清楚條列,那為何我們對於能源要如何轉型還是常常爭論不休呢?最主要的原因,我想就是因為「沒有一種能源」能只提供好處,而不會帶來負面影響,就算是再生能源也會帶來生態開發、破壞環境的疑慮,像是風機運作的聲響,對在地居民生活的衝擊,或是影響鳥類在遷徒時的安全;設置光電板所帶來的反射光線,可能會造成附近居民的光害,或是大規模開發地面光電場,對生態環境會有衝擊與潛在的威脅,所以能源變成人人需要,卻難以抉擇與設置的難題。我想最重要的部分,還是要回到我們自身,我們要一個什麼樣的未來?說穿了能源帶來了便利與舒適,但是如同一種慢性毒藥,我們很難同時要能源供給不斷地成長,又要環境與自然生態都不被破壞。如果我們想著要減緩全球暖化,但是卻使用著用燃燒的方式來供電,而且大量地使用高耗能的產品,這樣是不是有點矛盾呢?在發展低碳與再生能源的同時,我們也該審視自己對於能源的使用,是不是能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選擇相對不耗能的低碳生活、選擇低耗能的產品與食物,從自己的生活方式來轉型能源的使用,也透過消費選擇來改變生產端的能源使用方式與來源,徹底來場生活與能源的大轉型!
2025/04/07
能源行不行#1|能源裡也有「地、水、火、風」!?
在全球追逐AI的熱潮下,世界各地對能源的需求量大增,讓能源議題持續升溫,台灣目前使用什麼樣的能源?而這些能源使用的狀況又是如何?這次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根據經濟部能源署的能源統計資料顯示,113年全台電廠共生產2,886億度(MWh)電,而其中產量最高的是火力發電,佔總電量的83.2%,其次是再生能源11.6%,再來是核電4.2%,最後是儲蓄水力1.1%。簡而言之,火力發電是目前台灣最主要的能源供應方式。在台灣火力發電有燃氣、燃煤、燃油三種,目前以燃氣與燃煤為主要的發電來源,三種方式所發出的電量各為51%、47.2%、1.7%。由於燃煤的發電方式,有較高的碳排,並會產生出較高的空氣污染物,像是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懸浮微粒,以及一些重金屬污染物,所以目前漸漸以燃氣的發電方式來取代燃煤。但燃氣也並非就完全沒有缺點,除了原料的成本較高之外,燃氣還容易有甲烷氣的逸散,同樣會有高碳排的疑慮,再加上燃氣發電,需另外建置專門的運送與接收設施,也就是新聞上不斷出現的三接、四接,所以也會對海岸生態帶來不小的衝擊。(關於接收站的相關問題,我們之後再來談)而台灣再生能源的主力有太陽光電、風力、慣常水力、廢棄物這四項,分別佔總再生能源發電量的44.7%、31%、12.6%、10.9%,而目前所使用的再生能源中,除了廢棄物之外,有著生產電力的過程中,不會製造額外碳排放的優點,但由於自然資源的供電時段不穩定,以及無法24小時持續發電的緣故,需要另外建置儲電設備或裝置,來讓電力的生產能更合乎實際的用電需求,且再生能源的裝置,往往也還是會帶來潛在的生態重擊。目前的核電技術,是由連鎖的核分裂反應來產生電力,由於在生產電能的過程中,不會產生碳排放,所以被認為是一種相對乾淨的能源,但核電所使用完的燃料棒,目前仍無法妥善解決,而囤放的時間則需萬年之久,再加上歷經福島核災的發生,目前台灣核電的供電量已逐年降低。國際上由於核能有供電穩定加上低碳排的優勢,所以仍有一些國家持續再研發新一代的核電技術,像是核融合產電技術,有著較高的安全性與較低的放射性副產物,但目前仍處於研究階段。我們該選擇什麼樣的能源?又將為地球迎來什麼樣的未來,我想這是活在現代文明的我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Our Power, Our Planet」。
2025/04/04
身體小記|清明
「身體的重心不在一樣了。」那天和伴侶的對談裡冒出了這一句,是啊,不僅是身體,生活、生命整體的重心也都不一樣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從關係的轉變,推進至此,時間一在一在的轉換,隨著節氣更迭變幻。▋前年年初曾經和朋友一起進行了21天早起挑戰,21天連續在早上6點之前起床,然後用IG發限時動態文,在過程中真的實實在在的體驗到一份身體的禮悟,沒錯!就是「禮悟」,是一份禮物,也是一份體悟。早起,除了一天多出了許多時間,也就如同大家所分享的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之外,更在晨間大部分的人還在夢中之時,你獨佔了一份屬於你與天地的寧靜時光,記得當時,早起需要發文,我都特地走到戶外拍照,像是陽台、頂樓,以防自己再回過頭躺回睡夢中。身體在21天之後,彷彿跟這個時間培養了默契,一開始身體適應之時,需要好幾個鬧鐘才能醒來,接著慢慢的有其中的幾天,身體自動在鬧鐘響起之前,就自動的甦醒,開始在床上翻身打滾,也在起床前的一份身體開機暖身操。身體自然而然地在早起的韻律裡,慢慢的清明,腦中的思緒也越發清晰,是一份由身體的改變而來的禮悟。▋清明時節來到,乍暖還寒的感受依舊,厚被子、長袖還不能收起來,但可以在日常的微風之中嗅到慢慢加重的水氣,還有微漸增加的氣溫。這時候寒流還是有可能來襲,穩固身體的機能與狀態,可以從外在的保暖與飲食上來做加強,飲食盡量清爽、不同顏色的食物都可以多方攝取,亦為五行飲食養生之道。 清明祭祖大家最常吃的就是潤餅,除了延續古時候習俗的禁火寒食以外,在這個時節也是很棒的清爽料理,潤餅大多會添加的豆芽菜是富含水分的一種蔬菜,紅蘿蔔、高麗菜、豆乾可能還有木耳,最後撒上香菜、一點糖和花生粉,卷在潤餅皮裡,就成為一卷美味可口的鮮蔬潤餅捲啦~此外清明還能怎麼食的健康,補氣養神呢?多到郊外走走、強漸身體,可以搭配上一壺桑椹茶,明目又養腎,前些日子姨婆送了一些乾燥的桑椹、桑椹果醬,乾燥的桑椹拿來泡茶,桑椹果醬可以加在氣泡水或是當作抹醬也都很棒!𓂅 桑椹果茶【食材】桑椹乾、紅棗、枸杞【作法】將適量的桑椹乾、紅棗、枸杞放入壺中,沖熱水,悶上一分鐘,可以慢慢飲用,桑葚乾具有滋陰補血的功效,也可以讓頭髮烏黑亮麗,枸杞也具有明目的功效,紅棗溫潤能讓茶飲有清淡的自然甜味,更讓整壺茶飲更加綜合。





關於森海
走入森海的背後有著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在編輯出版、藝術設計、科普研究、自然保育、教育等各專業領域中交流,共同建築著彼此理想的生活藍圖,一起思辨著「個人」、「組織」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係。
作品/服務
走入森海提供編輯出版、藝術設計、科普研究、自然保育、教育等專業服務,也是一個共享永續理念的平台,期許讓人與自然永續共存,在未來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森海的文章涵蓋了生活議題、科普知識、創作等多元主題,期許能啟發讀者對永續發展的思考和行動。
2025/04/25
能源行不行#3|能源兩面刃
能源智庫「Ember」在今年的4月8日,發表最新一期的《Global Electricity Review 2025》報告,在報告中指出2024年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球總電力供應量的32%,創歷史新高,顯示全球對於再生能源的重視提高,也積極發展再生能源。而針對2024年全球的能源供應與用電情況,報告裡也提出三個重要的焦點訊息:這樣的數據資料代表著什麼意思呢?由於地球持續暖化,讓全球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與衝擊,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成為全球的共識,而在現在化生活中,「用電」真的是很難避免,所以如何供電就成為一件重要的事,所以全球都積極的在發展低碳能源(雖然,有時會遇到一些瘋狂的政治人物,選擇背道而馳⋯⋯),讓低碳能源與再生能源的占比提升。常見的再生能源種類有太陽能、風力、水力、海洋能、地熱能,這些供電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而太陽光電板的製成技術近年來不斷地提升,不只在材料上做調整,在整體的製程上也有突破與改良,大大降低製程上與回收所造成的汙染,但太陽光電板的設置,勢必也會造成生態環境上的衝突,而產電也只有在日照充足的白天,所以如何在大量產電時儲存多餘的電能,讓供電能持續與穩定,也是太陽能的一大挑戰。去年全球為了調節熱浪或是寒流的來襲,需要花費額外的能源來維持室內的氣溫,導致能源的消耗。而能源的使用,若又造成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似乎又會提高氣候變遷所帶來極端氣候的發生率,在這樣的循環之下,人類的未來將相當堪憂。而全球的電力需求提升,其實不僅僅是熱浪造成,近年來AI技術的廣泛運用,也是能源需求與消耗成長的重要,也在在提醒我們科技的使用,應該要有所節制才是。我們的能源要如何轉型?現在在網路上搜尋能源相關的資訊,可以看到數以千百計的文章,對於各種供電能源的優缺點,也都有清楚條列,那為何我們對於能源要如何轉型還是常常爭論不休呢?最主要的原因,我想就是因為「沒有一種能源」能只提供好處,而不會帶來負面影響,就算是再生能源也會帶來生態開發、破壞環境的疑慮,像是風機運作的聲響,對在地居民生活的衝擊,或是影響鳥類在遷徒時的安全;設置光電板所帶來的反射光線,可能會造成附近居民的光害,或是大規模開發地面光電場,對生態環境會有衝擊與潛在的威脅,所以能源變成人人需要,卻難以抉擇與設置的難題。我想最重要的部分,還是要回到我們自身,我們要一個什麼樣的未來?說穿了能源帶來了便利與舒適,但是如同一種慢性毒藥,我們很難同時要能源供給不斷地成長,又要環境與自然生態都不被破壞。如果我們想著要減緩全球暖化,但是卻使用著用燃燒的方式來供電,而且大量地使用高耗能的產品,這樣是不是有點矛盾呢?在發展低碳與再生能源的同時,我們也該審視自己對於能源的使用,是不是能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選擇相對不耗能的低碳生活、選擇低耗能的產品與食物,從自己的生活方式來轉型能源的使用,也透過消費選擇來改變生產端的能源使用方式與來源,徹底來場生活與能源的大轉型!2025/04/18
身體小記|穀雨
▋今天的天氣時而多雲時而晴,空氣中有些濕濕悶悶的,戶外走著走著也感覺手臂些微的黏熱,走著看著,春暖花開,綠意盎然,一開始搬家鮮少有機會到戶外走走,大多時間跟著先生騎著機車行動,隨著時間推移,自己在家的時間多了,也開始「慢慢散步」,慢慢地認識這個地方。那天走了一圈居住的社區,發現許多有趣的植物和小生物,都在春日探頭活躍了起來,紫的、黃的、紅的、白的、橙色的,還有許多漸層的粉嫩色系,綠色都有好幾種,一邊輕柔撫摩每一種不同植物的觸感,一邊驚嘆「恩~大自然真神奇!」創造出如此多樣美麗的物種。你都如何認識周遭那些不會說話的植物朋友呢?▋最近和朋友準備著生活中的野草課程,想著讓學生用「觀察」的方式來認識植物,刻意先不讓大家去討論植物的學名,反而請大家先觀察形狀、觸感、氣味,再者也可以用玩的方式來與之互動,在其中為它命名,過程之中,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心裡深深的相信大自然本就有療癒的力量,在大自然之中什麼也不做,或著做些什麼,身心都會隨之充滿喜悅,雖然植物不像動物會有互動,發出聲音,但透過一些不同的互動,也能成為生命中最佳的朋友,像我也時常喜歡和植物說說話,有時也能接收到它們活靈活現的回應喔!記得身為植物溝通師的朋友和我分享過,植物是非常無私的愛著這個世界的。而且在備課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喜歡玩野草的我們,名字裡都有許多大自然的元素呢!欣喜之餘,也在課堂中向學生提問,學生的回答真的都讓我們好驚喜,除了有「艸、木、石、竹、土⋯⋯等」,還有日月星辰的組合搭配,真的好美好美,甚至還有學生三個字的名字有七種的大自然元素,記得他是個是個非常豐盛富足,充滿能量的一個大男孩。▋清明過後隨之迎來的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穀雨象徵為穀物帶來雨水,在這一天敬天祭拜,意味著祈求一年的豐收,水氣開始增加,不僅為土讓也為我們帶來滋潤,習俗中有吃綠豆湯的習慣,認為綠豆湯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上週吃了豆花綠豆,身體很開心,也發現身體在近期喜好吃一些清爽的食物,常溫的沙拉加入甘甜風味的醬汁,成為一天午餐的最佳前菜。𓂅 春日的紫蘇番茄沙拉【食材】礁溪溫泉番茄、生菜、迷你紅蘿蔔、蘋果、檸檬【作法】將溫泉番茄切小塊,這次買的是迷你尺寸,一切二或四就很好入口的小巧尺寸,紅蘿蔔、蘋果切丁,生菜洗淨之後撥成小口,這樣就準備將沙拉食材準備好啦~如果有喜歡其他蔬菜也可以加入,像是脆口多水份的小黃瓜加入也是一極棒!接著準備沙拉醬汁,這次使用特別開始慢慢進入產季的風味「紫蘇」,紫蘇帶有一份迷人的特殊香氣,和糖一起熬煮出來的果漿呈現粉嫩的粉紅色,讓人五感充滿春日的迷幻氣息。沙拉醬汁:紫蘇糖漿兩湯匙、醬油一湯匙、檸檬汁兩湯匙、一小撮鹽巴、橄欖油適量,充分攪拌均勻就完成了,淋在蔬菜上更為它增添一分風味與色彩,好好享用。本篇照片拍攝:蔡子萱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