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餐桌系列專題的第一站,我們來到所有料理的最前端——食材的生產地。
食材的健康與高品質是料理美味的基礎,同時也是餐桌永續的重要關鍵,一個永續的生產方式,不能只是在農漁牧產品的表面(外觀、包裝、行銷)下功夫,而是要能在生產的過程中,考量到環境、生態、經濟動植物與人的需求,達到低碳、低污染、維護生物多樣性、動物友善、食品安全健康⋯⋯等等的要求,實踐生活、生產、生態共好的目標,除此之外,還得要通過市場的考驗,才能「永續」的為我們提供良好的農漁牧產。
(要成為一位永續的生產者,其實真的是非常非常的不容易.需要消費者好好保護呀!)
坐在餐桌上的我們,絕大多數都不是農漁牧的生產者,但透過食材與飲食的消費,能讓我們發揮影響力,來左右生產鏈的方向,支持永續的生產者。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說:「好!我願意,那可以教我怎麼簡單的辨識與選擇這些食材呢?」
這時候各種的標章就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啦!
這次我們就以最常見的食材——雞蛋為例,帶大家認識常見的雞蛋生產方式,以及如何透過雞蛋上的數字與英文標示,挑選出你我心中的好蛋吧!
雞蛋上的數字與英文標示是什麼意思呢?
有人把它稱作是「雞蛋的身分證」,上排英文與數字串表示溯源編碼,包含牧場和洗蛋場編號;而下排是包裝日期和飼養方式代碼,依據雞蛋上標示的英文字母,可以分為以下幾種:O, F, B, E, C,那每一種英文字母又代表著什麼呢?接下來讓我們來一一說明。
O:有機生產(Organic),雞隻飼養的方式需符合動物福祉的放牧方式,餵食有機飼料與環境中可能有的的蟲隻或有機蔬果廚餘等,此種生產方式在台灣目前較少,因為畜產品因生產門檻高,對動物用藥有嚴格規定、飼養管理需符合動物福祉、且必須提供充足之有機飼料等,所以較難取得有機的驗證。
F:放牧生產(Free range),雞隻可於室內及戶外之地面自由活動,平均每隻雞所分配之室內面積應超過 800 平方公分,戶外環境的排水良好、設有遮蔽與遮陰來保護雞隻不會受到惡劣天氣與天敵的攻擊,除了有較大且較完善的室內外生活場域,雞隻們可較自由的跑跳、展翅,滿足了動物本能,對於雞隻的身心較為健康。
B:平飼生產(Barn),雞隻可於室內或戶外之床面或地面上自由活動,平均每隻雞所分配之室內面積應超過 800 平方公分,以及多層棲架來滿足雞隻在高處歇息的本能,相對於籠飼雞隻有較立體的生活空間,但相較於放牧所提供的戶外空間並無相對嚴格的要求。
E:豐富化籠飼生產(Enriched cage),雞隻飼養在籠子內,每隻雞活動面積應達750 平方公分以上,降低龍內的雞隻密度,且提供雞隻滿足行為所需設施,如巢箱、磨爪、可誘發雞隻扒地及覓食等自然行為之設施,飼養方式與籠飼並無太大差異。
C:一般籠飼生產(Cage),雞隻飼養在籠子裏面,並無提供滿足雞隻行為所需的基本設施,一般大約2~4隻母雞飼養在只有A4紙張大小的籠子裡,雖然方便管理,但每隻雞並無適當的生活空間與滿足生活的需求,在過小的空間中生活,容易造成雞隻身心不健康。
但在超市中,仍舊會發現沒有編碼的雞蛋,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目前僅規定「洗選蛋」需噴印編碼,如果大家挑選未洗選的蛋品,可以確認外包裝上是否標註飼養方式,例如「平飼、放牧等」,或是動物福利、人道友善等不同的標章,也可以作為大家挑選雞蛋的參考依據。
下次你進到超市,看著琳瑯滿目的雞蛋時,心中是否會有不同的選擇,能不能從雞蛋的身分證上,讀出蛋農為雞隻的福祉,所做的努力呢?
資料來源:
農業部|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
https://www.moa.gov.tw/redirect_files.php?id=14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