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
能源行不行#3|能源兩面刃
能源智庫「Ember」在今年的4月8日,發表最新一期的《Global Electricity Review 2025》報告,在報告中指出2024年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球總電力供應量的32%,創歷史新高,顯示全球對於再生能源的重視提高,也積極發展再生能源。 而針對2024年全球的能源供應與用電情況,報告裡也提出三個重要的焦點訊息: 這樣的數據資料代表著什麼意思呢? 由於地球持續暖化,讓全球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與衝擊,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成為全球的共識,而在現在化生活中,「用電」真的是很難避免,所以如何供電就成為一件重要的事,所以全球都積極的在發展低碳能源(雖然,有時會遇到一些瘋狂的政治人物,選擇背道而馳⋯⋯),讓低碳能源與再生能源的占比提升。 常見的再生能源種類有太陽能、風力、水力、海洋能、地熱能,這些供電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而太陽光電板的製成技術近年來不斷地提升,不只在材料上做調整,在整體的製程上也有突破與改良,大大降低製程上與回收所造成的汙染,但太陽光電板的設置,勢必也會造成生態環境上的衝突,而產電也只有在日照充足的白天,所以如何在大量產電時儲存多餘的電能,讓供電能持續與穩定,也是太陽能的一大挑戰。 去年全球為了調節熱浪或是寒流的來襲,需要花費額外的能源來維持室內的氣溫,導致能源的消耗。而能源的使用,若又造成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似乎又會提高氣候變遷所帶來極端氣候的發生率,在這樣的循環之下,人類的未來將相當堪憂。而全球的電力需求提升,其實不僅僅是熱浪造成,近年來AI技術的廣泛運用,也是能源需求與消耗成長的重要,也在在提醒我們科技的使用,應該要有所節制才是。 我們的能源要如何轉型? 現在在網路上搜尋能源相關的資訊,可以看到數以千百計的文章,對於各種供電能源的優缺點,也都有清楚條列,那為何我們對於能源要如何轉型還是常常爭論不休呢? 最主要的原因,我想就是因為「沒有一種能源」能只提供好處,而不會帶來負面影響,就算是再生能源也會帶來生態開發、破壞環境的疑慮,像是風機運作的聲響,對在地居民生活的衝擊,或是影響鳥類在遷徒時的安全;設置光電板所帶來的反射光線,可能會造成附近居民的光害,或是大規模開發地面光電場,對生態環境會有衝擊與潛在的威脅,所以能源變成人人需要,卻難以抉擇與設置的難題。 我想最重要的部分,還是要回到我們自身,我們要一個什麼樣的未來?說穿了能源帶來了便利與舒適,但是如同一種慢性毒藥,我們很難同時要能源供給不斷地成長,又要環境與自然生態都不被破壞。如果我們想著要減緩全球暖化,但是卻使用著用燃燒的方式來供電,而且大量地使用高耗能的產品,這樣是不是有點矛盾呢? 在發展低碳與再生能源的同時,我們也該審視自己對於能源的使用,是不是能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選擇相對不耗能的低碳生活、選擇低耗能的產品與食物,從自己的生活方式來轉型能源的使用,也透過消費選擇來改變生產端的能源使用方式與來源,徹底來場生活與能源的大轉型!
2025/04/14
能源行不行#2|綠色能源再生更潔淨
碳排放是全球監測氣候變遷進程中很重要的指標,而去年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布的《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指出,全球的碳排放有68%來自於能源的使用。而能源跟現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電燈、電腦、手機、冷氣,這些電力的來源就是所謂的「能源」。如果我們的「日常」變成引發氣候變遷,造成糧食、生態與生存危機時,我們還能不改變嗎?這就是為什麼全球都在討論能源轉型的原因。 目前台灣最主要的能源供應來源,是火力發電,雖然只要原料的供應充足,它就能穩定的提供電力,但是在產電的過程中卻也造就出很高的排碳量,並不合乎淨零減排的世界趨勢,目前全球針對能源轉型的解決方案,是提倡使用「綠色能源」與「潔淨能源」。 由於綠色與潔凈的能源裡,涵蓋了許多我們常聽見的再生能源種類,所以常常被人誤用而混淆不清,雖然這三者有許的多相似之處,但定義上有著些許的不同,這次就讓我們先來釐清一下這三者的不同吧! 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應該是這三者之中,我們最常聽到名詞,所指的意思是我們運用這類自然資源來獲取能源時,這些被我們所利用的資源,它的再生或是補充速度,可以在滿足我們現在所消耗掉的量。像是太陽光、風力、水力、潮汐能、溫差能、生質能,這類的自然能量與資源都屬於再生能源。 潔凈能源 「潔淨能源」則是指在能源的生產過程中,對於環境的影響較小、排放出的污染物較低,尤其是不太會排放出溫室氣體的低碳能源。使用這類的能源時,會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並改善空氣品質。由於生質能多半是透過燃燒產電,過程中會釋放出溫室氣體,所以在定義上生質能不被當作潔淨能源。除了生質能之外,其他多數的再生能源都屬於潔淨能源,此外,美國能源部的最新定義也將核能納入潔淨能源之中。 綠色能源 「綠色能源」是指能源在生產的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與衝擊極低,並且不太會排放出污染物與溫室氣體的能源。這部分聽起來跟潔淨能源很相似,但以實際分類來說的話,綠色能源比潔淨能源更嚴格,像是大型的水力發電壩堤,因為會衝擊到當地的生態環境,所以被排除在綠色能源之外,而核能若要符合歐盟綠色能源規章的話,也會需要提出完整的核廢料處理計畫。 這三種分類雖然在概念上有些不同,但其實也都是意識到現在的能源使用會對環境帶來衝擊,不論是改變資源利用的方式、改變溫室氣體的排放,或是改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這些改變都是我們為了讓現有的生活,能減少對未來的消費。 在看完這三種的能源分類之後,我們下次要來討論看看,在台灣的環境裡,我們可以怎麼選擇、怎麼做,改變我們與能源的關係。
2025/04/07
能源行不行#1|能源裡也有「地、水、火、風」!?
在全球追逐AI的熱潮下,世界各地對能源的需求量大增,讓能源議題持續升溫,台灣目前使用什麼樣的能源?而這些能源使用的狀況又是如何?這次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根據經濟部能源署的能源統計資料顯示,113年全台電廠共生產2,886億度(MWh)電,而其中產量最高的是火力發電,佔總電量的83.2%,其次是再生能源11.6%,再來是核電4.2%,最後是儲蓄水力1.1%。簡而言之,火力發電是目前台灣最主要的能源供應方式。 在台灣火力發電有燃氣、燃煤、燃油三種,目前以燃氣與燃煤為主要的發電來源,三種方式所發出的電量各為51%、47.2%、1.7%。由於燃煤的發電方式,有較高的碳排,並會產生出較高的空氣污染物,像是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懸浮微粒,以及一些重金屬污染物,所以目前漸漸以燃氣的發電方式來取代燃煤。但燃氣也並非就完全沒有缺點,除了原料的成本較高之外,燃氣還容易有甲烷氣的逸散,同樣會有高碳排的疑慮,再加上燃氣發電,需另外建置專門的運送與接收設施,也就是新聞上不斷出現的三接、四接,所以也會對海岸生態帶來不小的衝擊。 (關於接收站的相關問題,我們之後再來談) 而台灣再生能源的主力有太陽光電、風力、慣常水力、廢棄物這四項,分別佔總再生能源發電量的44.7%、31%、12.6%、10.9%,而目前所使用的再生能源中,除了廢棄物之外,有著生產電力的過程中,不會製造額外碳排放的優點,但由於自然資源的供電時段不穩定,以及無法24小時持續發電的緣故,需要另外建置儲電設備或裝置,來讓電力的生產能更合乎實際的用電需求,且再生能源的裝置,往往也還是會帶來潛在的生態重擊。 目前的核電技術,是由連鎖的核分裂反應來產生電力,由於在生產電能的過程中,不會產生碳排放,所以被認為是一種相對乾淨的能源,但核電所使用完的燃料棒,目前仍無法妥善解決,而囤放的時間則需萬年之久,再加上歷經福島核災的發生,目前台灣核電的供電量已逐年降低。 國際上由於核能有供電穩定加上低碳排的優勢,所以仍有一些國家持續再研發新一代的核電技術,像是核融合產電技術,有著較高的安全性與較低的放射性副產物,但目前仍處於研究階段。 我們該選擇什麼樣的能源?又將為地球迎來什麼樣的未來,我想這是活在現代文明的我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Our Power, Our P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