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永續指標ESG|碳管理——名詞解釋IV篇

作者|
發布時間|2024/08/02

碳的專有名詞來到了第四篇,上一篇說完碳權與碳交易之後,這一篇我們繼續解釋跟交易與貿易行為有關的碳名詞:碳抵換(碳補償/碳抵消)碳定價、碳洩漏、碳關稅

碳抵換/碳補償/碳抵消(Carbon Offset)

碳抵換又被稱為碳補償或碳抵消,指的是透過減排或移除溫室氣體,或增加碳封存、碳匯的方式(像是植樹造林),來補償或消抵其他地方所排放的溫室氣體。

而一般字面上的碳抵換額度,就是我們上一篇所說的碳權,購買者可藉由「註銷」添購來的碳抵換額度,來抵銷自己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自身溫室氣體減量的目標。

碳定價(Carbon Pricing)

碳定價是將排放的二氧化碳訂出一個價格,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作為計價單位,用來估算溫室氣體排放所產生的實際成本(價格)

我們就從上一篇所談到的碳費、碳稅、碳權來舉例說明,兩種常見的碳定價的方式:「碳費」、「碳稅」這一類由政府徵收的基金或稅收,碳定價就是由政府來訂定一個固定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收取相對應的費用;「碳權」則是會進入到碳交易市場來做交換,所以就會收到市場供需的波動,而呈現高高低低不同的價格。

碳定價的核心精神,是藉由「付費」來真實表現出環境的成本,並讓產生、支持、選用高碳排的對象,負起該負的環境責任,所以碳定價的主要用意,並非是拿來作為投資標的,而是以減少環境損害,作為制定的基準,最終透過市場競爭選汰掉不友善的企業,達到減少溫室氣底排放的目的。

碳洩漏(Carbon Leakage)

碳洩漏是指在實施溫室氣體相關的管制與政策後,企業將會產生碳排放的工廠,外移到其他碳管制較為寬鬆的國家或地區,來規避嚴格的碳排放管理措施,不僅無法降地全球的碳排放量,還會成為全球碳排放管理上的破口。

這些生產鏈的外移,不僅讓排碳的成本沒有真實被呈現,而且往往會因為運輸距離、生產技術、能源供應⋯⋯等問題,反而導致增加更多的碳排放量,若不制止這樣的行為,對全球的碳管理無疑會是一大問題,所以歐盟才會祭出「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的方式,避免企業藉此逃避溫室氣體的管制與政策。

碳關稅(Carbon Border Tax)

碳關稅是指主權國家或地區,針對高耗能產品在進口時,徵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別關稅。像是歐盟提出的碳關稅,就是透過申報並購買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憑證,來防止有心企業規避碳的管制,也確保歐洲在地產業的競爭力。目前針對進口商是要求申報,還不用購買憑證,碳關稅預計在2026 年後上路。

外國的產品要進入歐盟地區時,必需要購買CBAM的憑證,確保進口商品的生產商,也真實付出與在地生產商相同的碳排放成本,而進口商針對產品,已在原生產國所支付的碳費或碳稅,可以抵免碳關稅費用(若有符合歐盟的規範)

目前不只是歐盟,美國、日本、澳洲、中國⋯⋯等國,也都開始研擬推動碳關稅,且期望在2030年之前,讓碳關稅能正試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