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巴黎奧運會的宣傳口號是「更永續的奧運會」,就讓我們一探本屆奧運在永續面向上的具體作法與概念思維吧!
巴黎奧運會是在國際奧委會同過2020年奧林匹克議程後,第一次舉辦的奧林匹克運動大會,加上主辦國法國,又是2015年簽署《巴黎協定》的地主國,所以這次奧運會,除了各國選手在運動場上精彩的切磋、比賽之外,巴黎奧運的永續作法也是眾所注目的焦點。
主辦國法國在提案候選階段,就承諾要讓本屆奧運比2012、2016年,減少一半的碳排放量,並以合乎《巴黎協定》規範的方式來達到這個目標。也就是要以更少的資源,來完成相同的需求,並在規劃設計的階段,就先思考到活動結束後,這些建築與物品的去處,延長這些因應奧運而生所有事物的生命週期,降低舉辦奧運過程中的碳足跡。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實際的例子吧!
能源解方
舉辦一場具永續思維的奧運,那就得來檢視主辦方的能源供應系統,不僅要看主辦國的供電系統與備轉容量,還要看這些供電、產電的方式,是否有合乎低碳的要求。而本屆奧運的所有場館,均連接至法國的國家電網,並完全使用再生能源供電,若需要緊急供電的部分,發電機也將是用生物燃料、氫氣或電池來產電與供電。
運動器材與衍生物品
巴黎奧運所使用到的200萬件運動器材,在奧運結束後,會有75%的器材將租借給體育組織使用,而為了用來轉播、展示與行政作業的螢幕、電腦和印表機,有75%也會出租給不同的組織使用,確保這些物品不會是一場奧運會的「一次性」物品,讓資源得以循環被好好使用。也透過設計規劃,讓原本需要 80 萬件的家具,減少到 60 萬件,回應以更少的資源,來完成相同需求的目標。
低碳場館
本屆奧運的 35 個場館中,只有勒布爾歇運動攀登館、巴黎水上運動中心,這兩個場館是新設的永久場館,並採用低碳建築方法來搭建。而其餘的33個場館,都是以既有的建築,或以可拆卸復原的方式來打造,避免過多額外的資源浪費,以及降低人為建築,對生態環境帶來的衝擊與影響。
而巴黎水上運動中心的屋頂,也大面積的使用太陽能光電板,讓場館的能源自給率大幅上升,座椅則使用在地的塑膠廢料來回收製作,並使用具可再生性的木材,作為場館中重要的建材木材,將建造上的碳足跡。並且中心座落的位置,就選在一個缺乏運動設施的地區,讓奧運比賽結束之後,還能成為當地良好的設施,持續提供在地居民游泳運動的場域。
環境
除了室內的場館之外,本屆的鐵人三項、馬拉松游泳項目都在塞納河舉行,所以也加快塞納河的污染整治與清理工作,不僅藉此改善城市的市容,提供居民更好的生活空間與親水場域,也提升巴黎在未來面對氣候變遷的衝擊下,能有更好的城市韌性與適應力。
住宿
奧運的選手村,則是設立在失業率較高的塞納—聖但尼省。期望在奧運結束之後,選手村可成為提供6,000 人居住的社會住宅,並帶來 6,000 人的工作空間,讓人潮帶起四周的商業活動,讓餐廳、商店和休閒產業能因此活絡,提升就業人口、降低失業率。
飲食
奧運的低碳挑戰,當然也不會錯過食物方面,在舉辦奧運比賽的期間,要提供出近1,300萬份的餐點,而主辦方巴黎,也提出要製作出只有法國餐點平均碳排放量一半的餐點。如何提供安全健康、合乎需求的餐食,並且降低過程中的碳足跡,就必須從規劃、備料、包裝到廚餘的處理上,都多方的考慮。
像是優化供、點餐的確認,讓餐點原料的估算、製作上,能更加精準助於減少食物浪費。餐點中使用大量的植物性食材,並且8成的食材都來自當地的農產,將25%餐食的食物里程限縮在250公里範圍內。並且減少使用一次性的塑膠製品,也允許觀眾攜帶自己可重複使用的瓶子,進入奧運比賽的所有場館。而未被食用的餐點、食物都將被重新分配,而剩餘的食材與食餘,則會製作成堆肥,或轉化成其他可再被利用的形式。
交通
巴黎奧運會,透過全球奧運合作夥伴豐田汽車協助,提供低碳的電動、混合動力和氫動力汽車,作為載運選手和獲獎者往返場館、選手村、其他目的地的接駁交通工具。而且本屆的車隊數量,與往屆奧運會相比,將近減少了 4成左右。
而在因應大量的觀賽觀眾上,則是透過擴大原有的大眾運輸服務範圍,讓觀眾可以利用大眾運輸來往返各場館之間,降低自行開車所造成的碳排放,而且交通運輸的永續發展,也是主辦方法國巴黎的城市運輸口號。
資料來源: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Paris 2024: More sustainable G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