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4
氣候變遷會讓海流停止?
聽過全球暖化會讓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北極熊熊無家可歸。但你知道這還可能導致「洋流」罷工嗎? 從地球的生命尺度來看,洋流確實曾經緩慢到幾乎停止。而在洋流停止的期間,地球的氣候環境又長成了什麼樣子呢? 點擊連結看全文 臺灣海洋教育中心第37期電子報的海洋科普單元 陳韋宏/繪 仙女木 Dryas octopetala 是一種薔薇科的開花植物,一般生長在寒冷的高緯度或是高山上,可說是分布於寒帶的植物,然而地質學家卻在低緯度的古老地質中,發現到仙女木的花粉與化石,間接印證了當時地球的氣候,絕對是比現在寒冷許多。除了有生物的證據之外,地質學家在分析全球各地採集到的冰芯、沈積物、石筍等,這類能保留古氣候資訊的材料後,也證實在這段時間(約12,800年前至11,600年前),全球氣溫確實處於異常的低溫狀態。2024/06/21
生物多樣性|活下去的權利
⋯ 我們總是在失去後才能感受到可貴、學習要珍惜~ 就如同眾多的環境問題一樣,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起源,也是因為生物多樣性漸漸地流失,上一篇我們談到造成生物多樣性流失的五種原因,這篇我們來看看現在國際上有什麼新的措施,以及有什麼行動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就可做。 在談國際的生物多樣性行動策略前,我想要先快速地先把「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遷」做個比較,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遷一直是全球矚目的兩大環境議題,聯合國中也各別有《生物多樣性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締約方大會,各自在進行相關議題的國際談判,制定全球的目標及標準。 氣候變遷的部分,目前最熱門的話題應該就是為減緩全球暖化的「碳」管理政策,透過碳費、碳稅、碳權,讓「碳」能直接影響到多數人很在意的經濟發展,成功讓環境議題被正視(不過某方面來說,也表示氣候問題已經嚴重到讓人無法不重視啦!)。 那生物多樣性呢,國際上又有什麼樣的策略與行動方案?生物的問題遠比氣候議題更加複雜,因為生物與生物間、生物與環境間、生物與人為活動間都有許多的交互作用,所以很難只靠單一行動來維護現有的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思維也從物種轉向保育區的設立,透過保留生物的生活空間,來讓生物多樣性能也被保留下來。 還記得前面提到的生物多樣性之父——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sborne Wilson)嗎?他有一本著作的名稱就是《半個地球:探尋生物多樣性及其保存之道》,直接點明維護生物多樣性最好的做法,就是必須保留給其他生物生存的空間。而近年來國際談判的結果,訂出了「30X30」的目標,意思是在2030年將全球30%的土地、內陸水道、沿海及海洋劃設為保護區。 而且許多專家學者也注意到氣候變遷對生物有很大的衝擊,而生物多樣性也能對人類調適與因應氣候變遷有許多好處,所以提出不只要管理「碳」,也要更加重視生物多樣性的評估與管理作為,可以預期生物多樣性的評估未來也將受到高度的重視。 但這些保育策略與方案中,聽起來離生活很遙遠,也像是事後的補償措施,有沒有什麼是我們日常中就能做的事呢?當然有,而且還會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那就是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與方式,從食、衣、住、行、育樂來著手,降低物質的慾望,過上簡樸生活。 沒錯,這真的是最簡單也最困難。 因為道理人人都懂,但實際上卻很難做到,現在人光是要脫離3C過生活都很困難了,更別說是簡樸生活。 但不妨先停下來想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類生活所需的乾淨水源,已經必須得要花錢才能取得?而近年來常常被談論到的PM2.5,,持續影響著我們的空氣與健康,只因為沒有到立即致命的程度,所以就不被重視(大家重視AI的程度可能還更高吧),但這不就是在服用慢性的毒藥嗎?環境破壞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並不像經濟或社會問題容易被突顯出來,但往往破壞後就難以再次恢復原狀。 現在我們常常談「居住」的正義,或許未來有一天我們要談「生存」的正義,當這些我們賴以維生的空氣、水,都沒有權利能無償使用的時候,我們到底還剩下什麼?2024/06/17
她活在我心裡
在北海道的農場生活,除了在農場工作,也常跟著農場主人去泡溫泉、露營、或是鎮上走走。 在一個陽光普照的週日,我跟著農場主人到附近社區的教會聚會,大家在廣場唱歌、禱告還有BBQ。 有一個老爺爺,穿著老式襯衫與領帶,頭髮灰白還綁著一個小馬尾帶著紳士帽。他只要遇見人,除了日式的噓寒問暖打招呼外,他會從他的襯衫胸口左側的口袋,拿出一個用卡套夾裝的的照片,是一個面容慈祥的老奶奶,原來這是老爺爺妻子的照片,而她前不久在睡夢中過世了。 不過老爺爺一點也沒露出哀傷的神情,他雙手溫柔的捧著照片跟我們說:「這是我的妻子,我們再一起已經六十年了。」看著他講著與妻子的點滴,嘴角上揚微微牽動雙頰的皺紋,眼睛微微濕潤但並非哀傷,而是滿眼的思念。 在最後他拿著照片放回胸前的口袋,說著:「我要把她放在離我心最近的地方,她活在我心裡。」 之前聽過的一句話: “When you look at me, talk about me, or think about me again and again. I am right beside you.” 看著這位老爺爺凝視妻子的照片、訴說著她、思念著她,好像彷彿真的她的妻子就伴在他的左右。2024/06/14
生物多樣性|服用慢性毒藥的生活生物多樣
⋯ 生物多樣性的流失,為什麼會對人類的生存產生威脅呢? 其實,概念上很簡單,人類沒有辦法活在沒有其他「生物」的世界裡。 雖然知道這件事很重要,但卻很難用科學的模式去預測,全球的生物消失掉多少,會使整個生態系崩潰,又或是說會影響人類的生存。正因如此,消費生物多樣性的過程,便如同像是服用慢性的毒藥,我們從生物多樣性中獲得利益,但也一步步在葬送萬物與人類的未來。 提出生物多樣性這個概念的學者——愛德華・威爾森,不斷地在呼籲全球重視這項議題,並提出半個地球的保育概念來維持生物多樣性。 那生物多樣性究竟遇到了什麼樣的威脅呢? 針對生物多樣性遭遇的威脅,愛德華・威爾森歸納出了五種生物多樣性的困境與挑戰,並將這五個困境的第一個英文字母連起來,拼成「河馬」(HIPPO),所以又被稱為生物多樣性的河馬困境(The HIPPO Dilemma)。 這五個困境分別是: ・棲息地流失(Habitat loss) ・外來種引進(Introduced species) ・人口成長(Population growth) ・汙染(Pollution) ・過度消耗利用(Over consumption) 棲息地流失: 最容易理解的就是砍伐森林、海岸人工化,這種大規模破壞掉生物棲息空間的情況,另外,像是道路穿越棲息地,造成棲息地被切割、破碎化,這也是一種棲地的流失。 外來種引進: 外來生物在野外的風險,在於難以評估及掌控外來種對原生物種及環境的影響,如果外來物種適應良好,可能導致族群成長過快,競爭掉其他原生生物,或是直接掠食當地物種,造成原生生物在生存上的壓力。 人口成長: 人口成長代表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增加,同時也會增加對環境的負荷,像是居住空間、排泄物、製造出的廢棄物等等。所以人口成長的問題,就像是環境中出現優勢種一樣,在資源有限(依賴地球上的資源)的情況下,自然會排擠到其他生物的生存需求。 汙染: 汙染對生物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接觸到汙染物導致的各種問題,不論是急性或慢性的疾病,甚至嚴重到會導致死亡或繁衍上的問題。汙染物可能是化學藥劑、懸浮微粒,這種隱含在水體或空氣間的物質,也可能是很具象、很大的物體,像是這幾年常被報導的塑膠、漁網這類的廢棄物,也是一種環境汙染。 過度消耗利用: 會導致這樣的問題出現,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型態的變化,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不只是滿足了人們生存上的需求,更在尋求快速、便利、舒適、美觀、美味的過程中,也使資源快速的消耗,像是自動化的量產方式、現代化的農業、漁業,帶來了快速、大量的產品。 知道生物多樣性的困境與挑戰後,要如何做才能減緩這件事或是讓我們走出困境? 當然就是要透過行動,改變現在的生活與消費方式,去思考如何在人類與萬物的生存間取得平衡,下禮拜我們就來看看有什麼具體的行動與做法吧~2024/06/10
輓曳賽馬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銀之匙》(一個日本漫畫)故事是在說一個北海道札幌的都市男孩,到帶廣的農業學校所發生的故事。(很好看,快去看) 我對《銀之匙》中提到一種北海道特有的——「以馬當勞動力,拉動重物的賽馬」感到好奇、覺得很有趣,而這次來北海道也讓我們見到真面目了! 位於帶廣市中心的帶廣賽馬場,除了賽馬場外,也有一個小小的「馬博物館」,裡面擺滿了馬具以及賽馬的歷史照片。這種馬叫做ばんえい馬!「輓曳=ばんえい」,是拉扯的意思,起源於北海道開墾時期(1900左右,看起來很晚是因為約19世紀末北海道才被納入日本國土),以馬作為農業用途(大概類似台灣水牛),而後演變為讓馬托拉重物的鐵橇競賽,也成為當地人博弈的休閒娛樂。 賽馬在日本是一個常見的博弈遊戲,但只有北海道有「輓曳賽馬」(世界唯一)。不同於其他賽馬纖細瘦長,輓曳賽馬體型高大,四肢粗壯,重達800~1200公斤。他們的馬蹄鐵大約是人手掌張開五指的大小。馬兒需要拉著一噸重的鐵橇跑過直線200m,並過2個障礙(上下坡),不只考驗馬的速度,還有馬的力量與耐力呀! 其實輓曳賽馬在當代是頗受爭議的活動,也面臨著保留或是廢除討論。 在動畫《銀之匙》也有提到輓曳賽馬的小眾化、當地參與度降低,許多馬場面臨倒閉、輓曳馬也直接轉為食用馬匹。因為現代化趨勢,不再使用馬耕作,使得輓曳賽馬成為現下體現過去北海道農耕文化的一種形式。 聽到鳴槍,馬兒拖著重物向前狂走,越過障礙時真的會忍不住大喊「加油!」,觀賽的人們也會跟著馬一起跑(真的滿有趣的!)。看著馬兒要拉著與自己重量相似的鐵橇奮力往前跑,真的是不容易(根本超難超累!)。尤其看牠們要翻過坡道時,大腿肌直接「炸出來」。輓曳馬師會站在鐵橇上吆喝,並用鞭子抽打馬匹。在那一刻,真的覺得馬很可憐,為了娛樂人類只能奮力向前,取得好成績。 photo by 稻子 —— 補充 —— 其實輓曳賽馬令人詬病的主要有二點: 一、虐馬疑慮 需要拉重達一頓的鐵橇翻過障礙的比賽規定本身,就受到很多的討論,對馬匹而言的艱難程度已超過基本量。 在2018年比賽時,一匹馬在翻越第二個障礙後,突然側倒,身體變得僵硬,儘管進行搶救,但最終還是死亡。由於他的死因起初並未公開,便有傳言死因是過度鞭打。最後才宣布是死於心臟病。 新聞畫面: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T7RE_cLHeg&t=117s 另外,在2021年在比賽時,發生「因為馬匹在翻閱障礙時,無力往前走而遭馬術師踢臉」的事件,更引發大眾的關注,並且在帶廣市發起針對虐馬事件的抗議活動,並開始發起連署,提出廢除此競賽。 新聞畫面: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Lk8klr-AkY&t=1s 二、能力不足、退役的馬匹將被宰殺 與中央賽馬的退役安置不同(從 1996 開始,中央退休馬駒在民間牧場進行敬養展示,並提供補助。 )輓曳賽馬公司已正式宣布,表現不佳的馬匹將被宰殺,成為食物、皮革等利用。輓曳賽馬比常規賽馬的比賽間隔更短,比賽次數也更多。在如此高強度的環境之下,若拿不出成果,就只能面臨宰殺的命運。2024/06/07
牛奶是給「小牛」喝的
去年夏天,因為不確定自己該往哪裡去,因為想要逃離焦慮的世界,所以開啟了一段旅行,跑到了北海道當農夫。來到了北海道帶廣市本別町的 Sophia Farm Community,是生機互動農業(Biodynamic agriculture,簡稱BD)的農場,除了有機、友善農業外,擁有獨特的推肥配方,並會根據天體運行的韻律耕作,可以療癒土地,也療癒人群(了解更多BD農法)。 我在農場主要的工作,是「擠奶」。無論颳風下雨,每天早上5點就必須前往牛棚。當時農場裡有21一頭牛。每隻牛都有名字:Minnie、Sophi、Justin、Bob⋯⋯等等。但起初我真的覺得每隻牛都長得一樣,到底怎麼分辨誰是誰呢? 農場的擠奶並不是使用幫浦或是擠乳器,而是直接用雙手為牛擠奶,農場女主人Konomi,一步步帶著我練習「擠奶」。一開始,手掌心靠大拇哥的地方,非常容易抽筋,要讓乳汁可以順利擠出來,需要一個「巧」勁(有點難形容),總而言之,需要有一定的力道與方向,才能順利地擠出奶水。除了關於手上技巧,還需要學習觀察牛的狀態,牛的狀態與情緒並不常反應於叫聲裡,而是反應在牠們的耳朵、皮膚、腳步等等。我在農場的這段期間,需要我協助擠奶的牛叫做Minnie,今年兩歲,是一隻傲嬌、敏感又容易緊張的牛。剛與Minnie相見的時候,可以明顯感覺到Minnie面對一個完全陌生人類的緊張與焦慮。慢慢地每天一點點的靠近,最後跟Minnie達成一個默契,也漸漸了解到她的脾氣。 photo by 稻子 原本看起來都長一樣的牛,經過擠奶、照顧這些牛的過程,漸漸地發現其實每隻牛都長得很不一樣,花紋、眼睛、牛角、體型、叫聲都是不一樣。總覺得牛是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牠們的身軀龐大有力,可以感覺到牠的眼睛是「有神」的。牠們會知道「要擠奶了!」每天擠奶的時間到,就會站在牛棚柵欄口外等著我們開門。如果我們晚點到,他們就會先到其他地方閒晃,我們會用叫聲呼喚牠們:「Minnie~ Minnie~Come here~」(沒錯,就跟叫狗狗過來一樣)。有一次我們提早到了擠奶的地方,看到Minnie還趴在地板上,我原本想要去叫牠起來擠奶,卻被Konomi喝止,Konomi說:「牠還沒準備好!你要等牠準備好,我們需要的是等待!」而稍待片刻後,Minnie就真的起身,走到了閘門外等著,我一開門牠就走到要被擠奶的位置。 在閘門外等待開門擠奶的Minnie video by 稻子 「牠準備好了!」 北海道的清晨對個台灣人來說,真的是挺冷的(大概8~10度左右),在擠奶的時候,感覺著牠溫熱、膨脹的乳房,充滿著的奶水,我總喜歡把頭直接靠在牛的肚子上取暖,就像靠在一個巨大的熱水袋上,聽著牠反芻的聲音,此刻,完全可以相信在雪地裡快凍死時,因為被大型哺乳類緊靠,而讓人不至於失溫的故事是真的。 一早擠完牛奶後,大概八點左右,我與農場主人會一起吃早餐,開動前除了跟著日本的習慣,雙手合十,說「いただきます」,我們還會牽著彼此的手,說著 “Blessings on the meal, our family, friends, and the earth” 然後靜默三秒。 這是對每道餐食的祝福,同時也祝福著這塊土地上的朋友、家人。 「尊重」是我在擠奶時,學習到很重要的一件事,我們並不是理所當然地要牛給予我們牠的乳汁,而是我們要懂得感謝牠的給予。農場主人跟我說:「牛奶是給牛喝,我們能夠喝到牛奶,要謝謝牛的給予,所以我們必須尊重牠。」 photo by 稻子 ——後記—— 在往返小鎮與Sophia Farm的路上,可以看到很多農場,在數個牛棚中關著上百頭乳牛,牠們的頭被拴住,牛角也因為人類覺得危險,被人類去除根基不讓生長,每天只能低頭吃乾玉米粒。當牠們生下小牛後,小牛便會立刻關到其他地方,以人工奶餵養。而媽媽則會被機器抽乾他們的乳汁。 相反的,Sophia Farm的牛是很幸福的,Biodynamic的每頭牛,無論公母都擁有非常漂亮的牛角(牛角在牛群中是很重要的地位與自信的象徵,也會對牛的新陳代謝起到作用,而在BD農法中,牛角也是相當重要的配方元素),每天在廣闊的草原裡自在吃草。在誕下小牛後,小牛吸允乳汁,跟著媽媽在草原上吃草生活,等待小牛成長,等到小牛不需要牛奶餵養後,我們才會開始擠奶,成為人類的牛奶、奶油、起司等乳製品。尊重每隻牛,而每隻牛生產牛奶的多寡,都取決於每頭牛的狀態。前者的飼養方式,牛的壽命約活5年左右,而BD的牛可以活到20年左右。而現在Sophia Farm最老的牛已經13歲了,還是十分健康有活力。 (想知道更多稻子在北海道農場的故事,歡迎收聽我們的 Podcast 喔!)2024/06/03
生物多樣性|當生物多樣性快遇到海洋日
海洋占地球表面71%的面積,因此,地球又被稱為藍色星球。聯合國在2008年時,將6月8日訂為「世界海洋日」(UN WOD),不只是要述說海洋對地球和我們生活的重要,更是要透過每年不同的各種主題,讓大眾認識到海洋所面臨的各項威脅,並鼓勵大眾參與保護海洋的行動! 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是《喚醒新深度》 (Awaken New Deoths),很多人看了可能會很納悶,新深度是指要再探索到更深的海裡嗎? 其實這裡指的深度,不是指物理上的距離,而是大眾對於海洋環境議題,能有更深地理解、同理、合作與承諾,讓海洋環境與全球生物都能真正邁向永續。針對這次的主題,聯合國宣布要帶大家來一場「發現浩瀚海洋」的旅程。那要如何參加這趟旅程呢? 很簡單~只要在台灣時間,6月7日禮拜五的晚上10點,(紐約上午10點)坐在通訊設備前面,點開世界海洋日活動的網頁,就可以觀看到聯合國總部精心策畫的「世界海洋日講座」,參與這一場浩瀚海洋的發現之旅。這次演講邀請不同面向的講者,(政策制訂者、科學家、管理者、意見領袖與藝術家)來談論我們與海洋的關係,以及為何需要改變思維「喚醒新的深度」。這次會提早發文,就是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在得知這項訊息之後,還能有時間安排參與講座啦! 世界海洋日 官方網站 https://unworldoceansday.org/un-world-oceans-day-20242024/05/31
生物多樣性|上課囉!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這個詞,會被廣為使用的原因,其實是因為被稱為生物多樣性之父的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sborne Wilson),在一次公開演講時用了「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這個詞,來代替以前提的「生物的多樣性(Biological Diversity)」這個概念,(不覺得很像北車跟台北車站的關係嗎 XD) 這個新詞彙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就變成了一個很特別的存在。既然提到了「生物的多樣性」,那麼就接著來看生物有哪些的多樣性吧! 一般人說到「生物」,會聯想到地球上有各式各樣的生物,像是蟲、魚、鳥、獸、花、草、樹,這就是在物種層次上的多樣性。而這些物種要能持續存活,至少需要達成兩個生存條件,一個是要有適合的生活空間,能滿足食物、休憩這類的生理需求,也會牽涉到與其他生物的互動關係,這種生物、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就是一個生態系。 要讓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能持續存活,自然就會需要各樣的生態系,這就是在生態系層次上的多樣性。另一個需要達成的條件,是要有繁衍與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這就涉及性別與物種內的個體差異性,通常差異性越高,就越能調適與面對自然環境變化的衝擊,也就越能持續存活,能維持差異性的關鍵,就是要保有多樣化的表現特徵,這就是在基因層次上的多樣性。 下次別人問你什麼是生物多樣性時,你就可以回答就是指生物的多樣性呀!還可以細分出生態系、物種、基因三個層次的多樣性喔~ (關於生物多樣性相關內容,歡迎收聽我們的 Podcast 喔!)202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