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旅人記事
2024/10/25
【旅人記事|What is the circle?】
印度的第二站:Friends of Camphill India Camphill 是從人智學發展出來,與特殊需求者一起生活的社區,並將專注放在每個人的能力,而不是他們的障礙。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特殊的天賦和才能,每個人的需求,也能在合作的社區中得到滿足。讓人們共同成長、學習和實現自己的潛力。 而更多關於Friends of Camphill India的故事,歡迎收聽【走入森海Podcast】 我在Friends of Camphill India 這段期間,剛好有參加到一個研討會,在研討會中,除了教我們如何照顧、陪伴特殊需求的人群,還有一些非常非常基本的人智學概念。 雖然從小就在華德福教育中成長,但老師從來不教我們背後的理論。而是畢業之後才慢慢地開始理解:「原來我小時候是這樣被教育大的。」 Special needs friends他們雖然生理上已經是成人,但是心智、行為的發展,可能還停留在孩童的階段,我們需要理解他們的發展狀態,所在研討會時,講述了以人智學角度的人類生理與心智發展觀點:0~7歲主要是發展意志(willing),7~14歲主要發展情感(feeling),14~21歲是發展思考(thinking),在這些發展階段應給予不一樣的養分。 What is the circle?什麼是一個圓? 如果問你什麼是一個圓?你會怎麼回答? 可能是有個圓心,並且圓形到邊線的距離相等;或是想到兀:3.1415926⋯⋯等等,關於「圓」的定義。 而在我的腦海中則浮現了很多的畫面,好像都回應著意志、情感、思考這三階段發展中,對圓不同的理解。 0~7歲,在上小學以前,我記得我沒有學過任何數學,而關於「圓」的學習,我們是「跟圓玩」,有好多「圍圓」的遊戲,圍著圓繞圈圈,交織的圓、動態的圓、靜止的圓,每天早上進教室會先跟老師握手抱抱,然後就開始圍圓。「要怎麼圍出一個『圓』」?這真的非常有挑戰,就連現在很多成人也不見得做得到,它需要「我可以看見所有人,所有人也可以看見我」。 We are playing with the circle. 7~14歲,我們也沒有背數學公式,也不會一開始就使用圓規,而是做了很多關於「藝術」的圓,以藝術的方式去感覺「什麼是圓」,包括用陶土捏一個圓球,用雕刻刀刻一個木球,用鐵鎚敲出一個圓形曲面。我要用我的雙手感受什麼是圓,在捏陶的過程中,我要使用溫柔、平均的力道,在雕刻圓的時候,我要把所有稜角去掉,在敲打曲面的時候,我要有意識的去感受我使用的力量,是否一致。我該如何徒手作畫,就可以畫出「正圓」,在畫圓時,我需要掌握平衡的、整體的感受。 We are feeling and sensing the circle. 14~21歲,我們好像才真正進入思考的世界,去整合過去Willing跟feeling的經驗,藉由觀察現象去發現「公式」,就跟那些數學家一樣,我們觀察磁磚、觀察地圖、觀測星星,去思考公式演進的過程。我們開始尺規作圖、學圓錐曲線,發現圓形是無限的正多邊形,然後進入到微積分的領域。 We are understanding what the circle is. 於是我對「圓」的瞭解,好像不只是「圓的定義」與「圓的數學公式」,而是有身體上的記憶、情感的記憶、思考的記憶。這些都讓我在現在的生活中,無論是在團隊合作時,想起小時候的圍圓「我可以看見所有人,所有人也可以看見我」,或是在記得那是沒有稜角、擁有均衡力量、一體感的「圓」的特質,好像讓我擁有除了「知識」外的另一種能力。 這就是用人智學概念,建構出對應到人類發展上的教育樣貌。同樣的,我們在Camphill裡,也會依據這些Special needs friends各自的心智發展階段,給予相對應的陪伴與協助,就如同我小時候所受到的教育方式一樣。印度
旅人記事
2024/10/18
旅人記事|What is the quality?
印度的第一站:Kuriji Farm 這裡是一個BD(Biodynamics)農場,關於BD農法的更多相關資訊可以參考台灣人智學有機農耕發展協會,而在印度農場的故事歡迎收聽【走入森海Podcast】。 以前,當我讀到關於「靈性」、「能量」的各種解釋與詞彙的時候,我的內心總會出現小聲的懷疑,真的是這樣嗎?、是不是太主觀了?、真的是滿有想像力的!那些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讓我覺得「虛幻」、「不真實」,好像飄在空中的感覺。 而這次印度行,讓我很有感觸的是,對於「靈性(spiritual)」、「能量/力量( force)」的解釋,都來自於對真實世界的觀察,事實上,靈性與能量,也可以是有跡可循的。 要如何解釋什麼是一朵花?這朵花帶有什麼樣的品質(quality)? 蒲公英花 / 蒲公英種子 / 洋甘菊花 / 向日葵 仔細的去觀察花朵、莖/葉、根: 向日葵擁有向陽的特質,並且是往高處延伸、直挺的姿態,甚至有些可以長的比人還高,葵花籽會藏在花蕊之中,並且是以一種圖騰的方式排列,但是如此巨大的向日葵,它根部卻完全不成比例。而蒲公英,小小的,生長的姿態像一個扇形,擁有亮黃色,像太陽一樣的花朵,而當它轉變成種子時,又會變得像月亮般的銀白色,並且隨風而去,落到新的一塊土地,重新扎根。而小小的蒲公英,卻有一個非常向下生長力量的根部系統,像有一個中軸往地心深處扎根。如果你要連根拔起蒲公英,甚至要使用比拔向日葵更大的力量。 同樣是跟「太陽」有連結的花朵,卻有著非常不同的特質,尤其在根部的系統上。而這些不同的特性,又象徵了什麼呢? 帶著什麼樣的生命力量(Life Forces)?與靈性特質(spiritual quality )?而這些力量與品質又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感受? 在BD的農業配方中,所使用到的動物、植物、礦物,除了在發酵期間,會產生與培養出的化學物質與菌種,可以帶給土地物質上的改變,同時,也會帶著不同的生命力量(Life Forces)與靈性特質(spiritual quality)滋養著土地。 從這些客觀的外在觀察,再到靈性的象徵與連結,似乎讓靈性與能量,不只是一種天馬行空的想像,好像也可以從生命的「特質」,去窺見這其中的一些邏輯與道理。印度
旅人記事
202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