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災害
生活議題
2024/05/01
自然災害|花蓮7.2大地震
地震發生的當下,原本還不以為意,但隨著時間過去,晃動卻沒有停止,震動的感覺還持續增強,內心的不安漸漸增加⋯⋯ 人靠到柱子旁邊,看著屋內的吊燈與物品搖晃,像是小動物一般不敢肆意亂動。突然間聽見東西摔落的聲響,一個之前撿到的大松果,從層板上滾落,裡面一顆顆小小的松子,灑落一地。 不知道是不是太緊張,又或是腎上腺素的關係,我可以明顯感受到自己的心跳,以及微微顫抖地身體⋯⋯ 在地震發生之後,我們討論了這屋子裡,第一時間最適合的避難位置,該準備哪些緊急的避難物資,以及應變上的順序與重點,也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所討論的內容。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的建議,發生地震時的抗震保命三步驟,是「趴下、掩護、穩住」。 當然也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做這三個動作,保命三步驟主要的概念在保命,是要我們先避免自身的受到危害,尤其在重大災難發生時,四處都會需要緊急救援,救援的量能可能不足,任何的傷勢都應該要避免。 再來才是避免災難擴大,所以在地震「停止」後,再去關閉電源、瓦斯與開門逃生。而避難物資的準備原則,是要能維持存活3天的基本需求,所以我們認為最重要的物品會是保暖物品與飲用水,再來是備糧、通訊設備、備用電源、哨子、維生用急救品。 在這一連串的討論之後,似乎也讓我們的心情漸漸平復。 *各地區的防災地圖,可至內政部消防署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網站下載。 關於地震、變動與感謝 看著新聞畫面裡,那些救難與搶修的人員們,冒著風險在各種的危險環境中,穿梭、救援、拆除、修整,心中真的是無限感謝,也祈求著全員一定要平安。 這次地震的原因,是因為菲律賓海板塊北移,造成板塊間的碰撞、擠壓與隱沒,而能量的表現方式之一,就是地震。現今臺灣的地形地貌,就是板塊碰撞與擠壓的成果,而這次的板塊活動,對這座小島的外貌,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根據國土測繪中心的資料顯示,許多觀測的基準站,都有發現到位移或是抬升: 花蓮站: 台東東管處站: 花蓮新城站: (最接近震央) 這一起地震,不只是讓部分地區被位移或抬升,震央附近的北花蓮地區更是受到重創。餘震與持續的落石、坍方,讓太魯閣地區的修復工程遙遙無期,管理處宣布在考量安全下,園內部分地區無限期的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