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目標SDGs
生活議題
2024/04/19
永續衣著|快時尚Fast Fashion?
⋯ 有聽過快時尚嗎? 是一種設計快、製作快、銷售快的流行服飾商業模式。要達到快速大量的銷售,在定價的策略上,通常會顯得相對地低廉,當一個產品能以較低廉的售價售出時,不禁讓人好奇,這項商品中的生產、銷售、處理等等的成本,究竟轉嫁到何處去? 而一個商業模式要能運作,背後自然代表著消費市場的支持,但以消費者的視角來看,降低生活成本購買便宜的服飾,或是跟流行維持社交上的需求,這樣的消費選擇錯了嗎?快時尚,真正的問題到底在哪?為何被認為是不永續的生產與消費? 下面我們先整理出永續目標(SDGs)中,跟這次主題比較有關的項目: SDGs資訊來源:the global goal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https://globalgoals.tw/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https://unstats.un.org/sdgs 你我的時尚,建立在什麼之上? 勞工篇 2013年4月24,一棟位於孟加拉薩瓦區的大樓倒塌,一棟八層樓高的建築倒塌,卻造成如此高的傷亡人數,不僅成為全球建築倒塌中傷亡最高的事件,也震驚國際媒體。此外,大樓中有多家的歐美知名服飾品牌代工廠,因此,也傾倒出全球成衣生產鏈中的一項大問題——剝削勞工。 rijans /CC BY-SA 2.0/202401162013年4月24日,孟加拉薩瓦區成衣工廠倒塌,1134人不幸罹難,超過2500人員受困受傷。成為此全球最嚴重的成衣工業意外事件,此事件也揭露出時尚背後一系列醜陋的真相。因此學界、媒體、時尚界共同發起,將每年4月24號訂為「時尚革命日(Fashion Revolution Day)」,希望呼籲人們重新檢視從生產端到消費者手中的每個環節。除了時尚與商品,人與環境也應該受到重視與保障。 為了制定出有競爭力的售價,有些流行服飾品牌,開始追求低廉的生產成本,但其實成本不會消失,只是轉嫁在成衣工廠的勞工身上。他們在極為惡劣的環境中工作,不僅是空間擁擠、工資低廉、還沒有勞工權益的相關保障,得在缺乏安全防護之下,在有害、有毒的化學物質中,製作衣服所需的纖維、染料⋯⋯。 在後續媒體的追蹤之下,甚至發現到這種尋求低價的生產行為,也是造就出各地非法移工的原因之一。因此,有人提出了一種解方: 「去購買高價、優質的衣服。」 但這對於一些經濟上較弱勢的族群而言,生活的成本已經很高,很難再去投注額外的治裝費,而且衣物的品質、耐用程度,對多數人而言,也不容易直接去辨識。再加上高價的衣服,就一定不會把成本轉嫁給勞工嗎? 這樣的疑慮實在很難抹除。時尚圈有人提出另一種想法,喊出名為「時尚革命」的口號,要大家重視服飾的生產過程,要求服飾的生產過程要公開透明。(類似食品有朔源生產的機制)就像是我們去挑選食物時,會去注意食品的原物料(有哪些食材與添加物)、生產方式(有機、基改、投用藥物⋯⋯)、生產者(生產的農場、製造商)一樣,我們應該也要注意衣物裡有使用到的原料、生產方式與生產者。或許這樣的革命,很難立即改變產業,但我們總得先有「知」的權利,才能透過有意識的消費選擇,留下好的服飾供應鏈。 環境篇 快時尚另一項為人詬病的問題,就是對資源的消耗與環境的污染。這樣的商業模式下,如何創造有競爭力的價格,遠比製作耐用的衣物重要,甚至可以說,衣物的使用壽命越短,越能支持這樣的一個模式。也正因為衣物整體的使用壽命不長,加上新品的售價低廉,所以當衣物老舊或破損時,被縫補修復的意願也就降低,使得老舊或破損的平價衣物,幾乎沒有人要回收,在二手市場是也沒有什麼價值,就直接被當成廢衣物,此外,這些快速推出的大量產品,真的能全數銷售完嗎? 為了維持品牌的價值,這些銷售不完的衣服,多半會直接走上被銷毀的命運。上述的兩個狀況,都讓快時尚的商品,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另一項被低估的成本,是污染物與廢棄物的處理,現代服飾的生產過程中,常常會使用到大量的化學物質。(從生產棉花到製作染料都會使用)這些生產中的肥料、農藥、廢汙水,以及大量要銷毀或用完後的廢衣物,最後會怎麼處理呢?處理時的成本又到哪去了呢? 很顯然這些費用並沒有呈現在產品上,而是轉嫁到經濟弱勢國家的生態環境上。用這樣的生產方式,在經營的製造商與品牌,確實要負很大的責任。但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是不是卻也在用消費或是行動(一直汰換衣物),在默默支持著這件事呢? 我們換個思維來看,如果我們穿上的流行,是建立在剝削他人、消耗資源、犧牲環境之上,這樣的時尚跟為人詬病的現代化皮草生產,有何差別? 這真的是我們要的時尚嗎? kiwa dokokano/CC BY-SA 3.0./20240118|資料來源:https://www.echigo-tsumari.jp/art/artwork/no_mans_land/日本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2012大地藝術祭,藝術家Cristian Boltanski的裝置作品《No Man's Land》。高達約16噸舊衣服重。這些衣服是用起重機隨意吊起然後扔下,此為Cristian Boltanski獨有的裝置作品,呈現以人類「生與死」和「記憶」為主題的作品。 突擊!衣物出櫃大健檢 在快時尚的商業模式裡,我們一路從衣服的生產、銷售、壽命⋯⋯聊到背後的人權、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等問題,(還有沒聊到像是抄襲、高排碳、回收不易⋯⋯ 根本談不完XD)但完全把衣著不永續的這個議題,全都歸咎於生產、品牌商,一切又是乎太過於簡化。雖然生產衣服的真正成本,並沒有反映在衣服的售價上,但因為價格低就不珍惜著使用,或是頻繁去做汰換、購買。要如何對待這些衣物,我想權力與責任,還是在購買者的身上。 甚至還有聽過,有人在網路上購買衣物,但是送來的尺寸不合,或是當初只是因為便宜、湊運費而買,送來後材質或版型不喜愛,最後這件衣服一次也沒有穿過。(靜靜的 躺在你的衣櫃~)所以衣著能不能永續的真正問題,或許是我們對待衣物的錯誤態度,又或許是我們對服飾的過度渴望,就如同那經典的句子——「衣櫃裡,永遠缺一件衣服。」 但你知道除去永遠缺的那一件,現在自己的衣櫃裡有多少件的衣服嗎? 我們想邀請大家來做衣櫃的健檢,首先,不要去細想有那些衣物,先在紙上寫下自己覺得衣櫃裡的衣服數量,接著一件一件的算出衣櫥裡真實的數量,另外,再算一下裡面有多少件的衣服,是這一年一次都沒穿過的呢?(我寫在紙上的數量,竟然只有我真實數量的一半。) 共享衣物 歸還自信好生活 購買衣服的行為裡,透過知道生產過程中的總總問題後,就能有效減緩我們對購買的慾望,那要解決這項問題,其實並不難。但現實是,許多人知道這些問題後,還是無法停止購買衣服的行為,因為還有一個很強的動力——社交,在驅使著衣物的購買。 就如同疫情過去後,有許多人不摘下口罩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害怕傳染,而是有容貌上的焦慮,遮掩自己不喜歡的缺陷或瑕疵。期待讓人看到的是沒有缺點的自己。這其實很容易同理,我們都希望有好的人際關係,喜歡被稱讚、不喜歡被批評。好看、流行的衣著打扮,往往能帶來別人的讚美,或其他正面的回應,也就強化我們做這件事的動機或動力。這也是為什麼需要革命吧!但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解決呢? 在我們大量的閱覽相關資料與討論後,我們提出兩個可能讓衣著更永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