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因為就讀花蓮的學校,有了地利之便可以經常接近花蓮的山、水、還有海。從一開始騎著腳踏車到處跑,後來有了機車之後,能夠觸及的範圍也隨著擴大。太魯閣的名字在小學時就早已耳聞,高中時畢業旅行短暫的在砂卡礑與九曲洞遇見,大學待在花蓮時,每一次與同學朋友的出遊、每一次的日出與夜觀,太魯閣的輪廓也隱隱約約的在記憶裡浮現。沿著長長寬寬的台9線一路往北,左側是高高聳立的山,右邊遠遠看去是太平洋,然後穿過紅色的牌坊,進入幽深的峽谷。photo by 阿銓嗯,有許多的記憶片段是這樣開始的。一次又一次的探訪,一點一點的慢慢認識,也產生了好多的故事與回憶。第一次在學校過寒假,沒有在放假後就回家,跟著球隊一起練球,帶著痠痛的身體騎車到溪邊的溫泉,在水聲震耳的溪邊看著峽谷中的天空,在暖暖的水裡釋放累積的乳酸。與同學們在夜色裡,沿著漆黑的步道或產業道路,點著頭燈或手電筒安靜走著,專注仔細地聽著、看著。偶而出現在黑暗中的眼睛反光或是傳來的鳴叫聲把我們從寧靜中拉出來。在某一次的對話裡,聽到了一個地名——「那裡動物很多」。開始默默地搜集資料,規劃造訪的行程。離開交通工具可達的地方,換成雙腳繼續前進,從流籠頭出發,穿過隧道,走在峽谷旁邊,經過清澈與混濁溪水上的吊橋。爬到了峽谷上方,一個開闊的平台上散布著幾棟房子與教堂。從芒草叢裡冒出帶著小獠牙的野獸。在炙熱的太陽下,跳進了藍綠色的溪水裡。photo by 阿銓大學畢業,離開花蓮,進入研究室。因為動物調查的機緣再度有機會回到太魯閣。在調查的過程中,大部分的時候是離開交通工具可及的地方,跟著動物與部落長輩的腳印進入太魯閣,在這段期間以不同的視角來與記憶裡的太魯閣重新交會。追尋水鹿的歲月裡,跟著發報器傳來的「嘟~嘟~」聲找尋牠的蹤跡,隨著牠的移動而翻山越嶺。循著牠曾走過的路,看見牠看的景色。看著葉子由綠轉黃,看著鹿茸成長茁壯。跟著動物走的路,離開人走的路。路與路之間串成了交錯複雜有如葉脈般的網絡,也將古今跨越時空的連結再一起。跟著水鹿的路徑,從我們的帳篷,經過了日據時代的駐在所,也到了更久之前太魯閣族人的舊部落。動物的蹤跡引領著,一次又一次的走進太魯閣的山,山林也在自已的生命歷程裡持續不斷地變化著。某次颱風之後,曾經的吊橋只剩一半,印象中的流籠頭消失了,像明信片般的堰塞湖潰堤了。新的記憶不斷的累積與堆疊,曾經的記憶慢慢地安放在回憶的湖中,感謝所有的發生與陪伴。photo by 阿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