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目標SDGs
2024/07/26
企業永續指標ESG|碳管理——名詞解釋II篇
碳相關的專有名詞解釋趴兔來了~ 我們這次一樣要來介紹四個與碳相關的名詞:負碳排、負排放、碳匯、氣候中和。 第一個我們先來看——負碳排(Carbon Negative) 負碳排是指一家企業或一個組織,在一段特定的期間內,清除掉的二氧化碳量,遠超過自己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就是二氧化碳的「清除量」大於「排放量」,而達到負碳排的效果。這樣以人為的方式,去抓固住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除了減緩溫室效應之外,對企業來說還有什麼樣「明顯」的好處呢?就是把清除下來的碳量,換成額度透過碳交易市場,賣給需要做碳抵換的企業。中間當然會有一些潛在的問題,像是「漂綠」。 接著我們來看——負排放(Negative Emissions) 負排放是指一家企業或一個組織,在一段特定的期間內,清除掉的溫室氣體量,遠超過自己所排放的溫室氣體量。跟負碳排相比,其實也就是是把二氧化碳或大到整個溫室氣體,讓涵蓋的氣體種類更多,能更直接面對溫室效應的調適與挑戰。 既然談到負碳,那就來說說清除碳是怎麼回事吧,而相關的詞就是——碳匯(Carbon Sink) 碳匯指將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自排放源或大氣中持續移除後,吸收或儲存之樹木、森林、土壤、海洋、地層、設施或場所。(引用氣候變遷因應法的定義)目前全球的碳匯方法,可大致分為兩類:以「人為」技術來解決的碳匯方案,與以「自然」為基礎來解決的碳匯方案。人為碳匯的部分,常聽到的就是「碳捕捉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技術,把從大氣中抓下來的碳,封存於地底下或是再製成其他的產品。自然碳匯的部分,就是利用森林、海洋、土壤的生地化循環,把大氣中的的碳轉換成生物體內的有機物,進而減少大氣中的的碳量,就是常聽到的綠碳、藍碳、黃碳。 最後我們來講一個沒有碳字的名詞——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 ) 氣候中和是指讓所有會造成暖化效應的人為活動,都能藉由減量、清除或冷卻效應,來達到平衡、相互抵銷。如果以具體的目標來詮釋的話,就是人為的活動造成氣候的變遷,所以除了要讓人為活動所產生的各種溫室氣體,達到淨零排放之外,還要考慮到其他可能會造成暖化效應的行為,像是飛機在飛行時造成的「飛機雲」(凝結尾跡),就會帶來正的輻射強迫效應,導致輻射熱的暖化效應,這雖然跟排碳沒有直接關係,但也會造成氣候暖化,所以也會是氣候中和時,會關注的人為對環境的衝擊行為。
永續目標SDGs
2024/07/22
企業永續指標ESG|碳管理——名詞解釋篇
聽完碳的故事,要做碳的管理之前,我們先來瞭解一下,現在國際上在談到碳的背景值時,時常會出現的幾個專有名詞吧~ 第一個我們先來看——碳達峰(Peak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來到歷史上的最高值,排放量不再增長,而且由增轉降,排放量逐步下降的階段。這個轉折點的出現為何這麼重要,需要特別被提出來呢?因為這個峰值的出現代表,代表碳排放與經濟發展不再是成正比的關係,而是實現了經濟發展不需要增加碳的排放,讓兩者之間順利脫鈎,邁向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接著我們來看——碳中和(Carbon Neutral) 碳中和是指一個國家、一家企業或一個組織,在一段特定的期間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跟二氧化碳「清除量」達到平衡時,就稱為碳中和。碳中和所關注的重點在於「二氧化碳」的排放與清除。 而跟碳中和的概念,有點相似的名詞是——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 淨零(排放)一樣是指一個國家、一家企業或一個組織,在一段特定的期間內,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跟溫室氣體「清除量」達到平衡時,就稱為淨零(排放)。從這裡就可以知道,淨零(排放)和碳中和的差異,主要的差別是在關注排放與清除的氣體種類不同,但也有一些永續報告書中會寫淨零排「碳」,而內容其實講的就是碳中和,因為只有關注溫室氣體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與清除,這部分可以稍微留意觀察一下喔。 最後我們來看一個很容易跟碳中和搞混的名詞——零碳排(Carbon Free) 零碳排所指的意思,就是一家企業或一個組織,在生產、加工、製造、服務的過程中,沒有排放出任何的二氧化碳,也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必須為零,而並不是靠後續的清除來達到平衡或抵消。也就是真正解決企業或組織在經濟發展中,會造成的排碳問題。
永續目標SDGs
2024/07/15
企業永續指標ESG|永續報告書——名詞解釋篇
廢話不多說,我們就直接來介紹一下,確信、確證、查證,這三個容易混淆的詞彙吧! 確信/保證(Assurance) 為什麼在確信的後面,又放了一個「保證」呢? 因為永續保告書的文件中,確信/保證,其實指的都是英文Assurrance的意思,為了讓大家看到「保證」時,不會突然又冒出問號,所以我們會在下面一併加以說明與解釋。 確信與保證,指的都是以有系統的程序,來客觀蒐集永續報告書上的證據,並對收集來的證據加以評估,判斷永續報告書上證據的可信程度。 如果這兩個詞的意思幾乎都相同,那何時要用確信,而何時又要用保證呢? 簡單來說,兩者的差異是在查證單位與標準的不同。 確信是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認可的確信機構來執行,在用永續告書中,「永續指標」與「溫室氣體」兩個部分會需用做確信,這兩項通常是經由許可的會計師事務所執行,但單就溫室氣體的確信,也可由合格許可的檢驗單位來進行查證。 而保證則是由環保署許可的第三方查證單位,對於永續報告書內容的適用性較具彈性,可針對不同報告的主題,來議定不同的查證類型進行檢驗,而且對於保證等級的要求,也能有所不同。也就是在一份永續報告書的保證聲明書中,可以包含不同的主題,而且針對各別主題所提供的保證,可以是不同等級。 「確信」所用的標準是 ISAE3000 和 ISAE 3410,而「保證」所使用的標準則是 AA1000。 查證(Verification) 查證是指評估組織在提出過往數據和資訊聲明的過程,以決定相關聲明是否實質正確並符合標準。 具體來而言是什麼意思呢?譬如說我們在製作永續報告書時,為了要提出具體的減碳作為與目標,所以要先進行排碳現況的盤查工作,像是去盤點一些運作生產過程中,會直接或是間接排出碳的機器,並依照規定與標準來進行記錄,並套用係數來做換算,得到一個年度排碳狀況的數據資料。但如果想找人確認自己計算的數據、邊界的界定、排放源的鑑定有沒有誤,這時候請第三方確證與查證機構,以國際或國家標準來做「驗算」,確定自己提出的數據和資訊沒有錯誤,而這個驗算的過程,就叫做「查證」。 確證(Validation) 確證是指評估組織針對現有資訊,所提出的假設、限制和方法合理性的過程,以支持未來活動成果的聲明。 同樣以上面的例子做延伸,在驗算的部分結束之後,再根據報告書中所提出的「未來」減碳作為與目標,以組織當下的財務、科技與執行能力來做評估,看看這樣的減碳作為與目標,是否真的有可能達成,又者只是太過樂觀或誇大其實。而這個根據現有資訊,來評估減碳作為與目標是否合理與可達成的過程,就叫做「確證」。 所以,經由「查證」的內容,只能是已經發生的事,而「確證」的內容,則是尚未發生的事。 這樣說明之後,大家對於上面的三個名詞,是不是能比較區分辨認了呢? 參考資訊: 台灣ESG書友會 「上市上櫃公司永續報告書確信機構管理要點」相關規章 BSI 第131期電子報〈強化CSR報告書的公信力,透過獨立公正的第三方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