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記事
2024/11/15
旅人記事|是真的獲得,還是失去?
春夏的季節是青春湛藍,微弱的西南季風,讓人意興懶散,人們坐在涼臺上,往往有被催眠的感覺,這樣廣袤的空間環境,刻痕著我對雲霞的變換,海洋韻律的熱情。——夏曼・藍波安《大海浮夢》 因為天時地利人合,讓我有機會前往蘭嶼,去探索這個美麗迷人的島嶼,也在朋友的引薦下,見到夏曼藍波安老師。更多關於蘭嶼的故事,歡迎收聽【走入森海Podcast】。 達悟人稱自己的島嶼為「人之島」(Pongso no Tao),島上有六個部落,分別為漁人、紅頭、椰油、朗島、東清、野銀。在蘭嶼的日子,我們住在東清村的野銀部落,位於蘭嶼東岸,「野銀」達悟族稱之為Ivalino,指的是馬鞍藤。民宿旁邊,就是蘭嶼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屋聚落。也在朋友的介紹下,讓我們有機會進到傳統的地下屋中,了解以前的達悟族人生活的樣貌。 帶我們參觀的是一個達悟族姊姊(目測大約5、60歲),她帶我們進入她小時候的家,她特別強調著「小時候」,因為她現在的家是旁邊的水泥房屋,並不是這裡(地下屋)。 聽著姊姊跟我們講著許多關於屋子的禁忌與故事,牆上掛著牙齒的意義、旁邊擺放大大小小盤子的用途,什麼盤子裝什麼魚,都有著非常嚴謹的規範,同時也滔滔不絕地跟我們分享她兒時在此生活的記憶。 聽著他們小時候的生活,會到溪邊洗澡、取天然的果實做洗髮精,讓他們的頭髮可以非常滑順。男生跟著父親造船、出海。女生跟著母親到芋頭田裡工作與織布。因應蘭嶼特殊的氣候及環境(高溫多雨、多颱風、多地震),他們就地取材,發展獨特的半地下建築。地下屋不只是冬暖夏涼,也抗震、防風、還有很好的排水系統。這樣的建築智慧,讓這些可能超過百年的地下屋,仍舊完好的存在著。 不過在分享的時候,她總是說著:「以前我們什麼都沒有,是你們國民政府來了之後,才讓我們有水泥房子,我們才有自來水、電跟冷氣」,每四五句話,就會說一句「我們以前什麼都沒有⋯⋯」 我們聽了總是皺著眉頭,而我身旁的德國朋友也發自內心地問著我們:「Why does she always say they have nothing? I think they have everything!」 我內心其實也有著相同的困惑,但同時也能夠理解,姊姊會這樣述說的原因。過去在戒嚴時期為了穩定政權,教育不只是教育而已,接受國民義務教育下的族人,產生出對自我文化的自卑感,這是很難翻轉的。即使在現下的觀點中,我們認爲傳統智慧是珍貴、難得的,是現代科技很難比擬的,會想要去保存,但是過去教育對族人的影響(無論是有形無形)卻難以抹滅。 所以到底我們是獲得了文明?還是失去了文化呢? 有了水泥房屋、有了冷氣、有了看似很文明的一切,但是好像同時也失去了很多⋯⋯。 【歷史小補充】 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國民政府以改善蘭嶼生活為由,從1960年至1983年期間,陸續拆除近六百間的蘭嶼傳統地下屋,並分為兩階段興建566戶國宅,但族人住之後卻發現這批國宅皆為海砂屋,而族人認為,過去政府錯誤政策以造成無法抹滅的傷害。(全文引自原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