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記事
日本 / 北海道
2024/05/17
安藤忠雄|水之教堂
安藤忠雄是我很喜歡的建築師,他擅長以清水模作為建築的主要材料。這種簡單、樸實、沒過多修飾的媒材,讓人身處於其中時,好像能更專注於「空間」本身,以及空間、光、與四周環境的關係。 去過頭大仏後,我就更想去拜訪也同在北海道的「水之教堂」了。 水之教堂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風之教堂、光之教堂、水之教堂)之一。以「與自然共生」為概念,它以清水模、玻璃及綱架搭建教堂,教堂前的水池豎立著高大的十字架,在不同的季節可以看見教堂的不同面貌:是春夏的綠意、秋天的橘黃及冬天的白雪。從照片看上去是「簡約但不失神聖」的。 photo by 水の教会 https://tomamu-wedding.com/waterchapel/ 但是水之教堂位於星野度假村內,並且開放時間,只有晚上20:30-21:30,而在星野度假村附近也沒有其他住宿的地方。真的猶豫了很久,在最後的最後,還是不惜花重金訂下了星野度假村的住宿(把住青旅省下的錢都花在這了)。 那天晚上下著雨,我八點到入口處時,就已經排了長長的隊伍。 八點半,撐著傘,跟著工作人員的腳步,經過一個清水模的長迴廊,再經過一個拐角,便可看見「水之教堂」。教堂的本體,從外觀上看很像疊在一起的兩個盒子,一個實心、一個透明,透明的合子是鋼架結構,加上燈光遠觀時,就像是發光的盒子內有個十字架。我們先走過教堂前方的「水池」,然後才會進入到教堂內部。 這邊的「水」與頭大仏相似,以「水」作為一種邊界;但不同的是,這邊的水池是低於步道,並且有著一段距離,所以並不是像頭大仏的水是「來到地面的雲」,而是「我將前往遠方雲上」的感覺。進到建築裡後,會走過一個旋轉樓梯,抵達與水同一個平面,就可以直接看見豎立於水中的白色巨大十字架,這就是教堂內部。 有教堂會有的椅子、可以放聖經的小檯面、鮮花、牧師的講堂、十字架,好像教堂該有的都有。雖然我不是基督教,但我之前也曾跟朋友去過教會、做禮拜,或是去部落的時候也會跟他們一起在教堂唱聖歌,但真的跟我認知的教堂不太一樣。 我坐在教堂的椅子上,忽然一陣熟悉的語言:「阿就這樣嗎?沒有什麼燈光秀膩?就阿捏嗎?」台灣國語口音打斷了我的思緒,當時內心真的很想轉頭說閉嘴(但我忍住了)。 空間不大,但卻擠滿了觀光客,台灣、韓國、歐美,日本人也不少,而吵雜的婆媽叔伯們是不分國籍的,他們多數來拍個網美照就迅速的離開,我靜靜著坐在教堂內感受著人們來來去去、吵雜聲,跟這個空間形成了很大的對比。 直到參觀時間接近尾聲,觀光客不再進來。最後五分鐘,就只剩我一人,終於安靜了。 教堂空間,是一個非常「四方」的空間,而面對十字架的方向是完全打通的,就像與外界是相通的感覺。網路上都說,這裡是「結婚勝地」,許多新人都會千里迢迢到這邊舉辦婚禮,但對我來說我覺得這邊或許更適合舉辦告別式。 這樣說起來好像不太吉利,但對我來說,這樣像盒子一般的空間,讓我覺得自己很小,而我在一個很大的箱子裡,讓人有一種「身處於棺材」之感(請不要介意,這完全是個人觀感,無意冒犯)。望著前方的水和大十字架,以水作為邊界,好像走過去,就是另一個國度。 水面反射著十字架的倒影,十字架後方是一片樹林。或許是因為空間的因素,水聲、雨聲、樹林裡的窸窣聲,都可以聽得很清楚。 我腦袋裡想著:「結婚可以不用來這裡,但如果是我的告別式,我想在這裡舉行!」 photo by 稻子 後記 這次來北海道造訪的兩個安藤忠雄建築:頭大仏和水之教堂。明明是兩個極為相異的宗教——佛教與基督教,卻給我很相似的感覺。 不會感受到非常強烈的「宗教色彩」,而是讓人感到寧靜、安定、祥和、禪意。以清水模所建造的空間,加上水與光影,都讓我有種身處於另一個時空的錯覺。 這讓我思考起所謂的「宗教」空間,究竟是帶給人的是什麼樣的力量? 佛陀跟十字架在安藤忠雄的建築裡,好像只是一種符號,但真正傳達「神性」的,好像已經轉嫁給了空間、轉移到了觀者本身。
旅人記事
日本 / 北海道
2024/05/15
安藤忠雄|頭大仏
⋯ 「我們的五感都被空間所支配著、影響著,時間也可能被剝奪。」 當我來到 頭大仏 時,讓我想起之前在劇場設計課堂上,老師說的:空間、時間、與人會相互交織、牽引⋯⋯ 距離札幌市區坐電車加公車大約一個半小時,來到真駒內瀧野靈園。在日本的這段期間看過不少的墓園,都不會有那種在台灣看到墓地那種毛毛的感覺,反而是給人一種平靜,逝者真的在此安息的感覺。 一進入墓園的左邊豎立著一比一還原的摩艾像,遠處也有仿造的巨石陣(這部分我是有點不懂),可能就是因為好看吧。 (後來查資料,是因為摩艾像(モアイ像)的摩(モ Mo)是指未來,(アイ )則是有生存的意思,所以在這裡就當作祭祀祖先的象徵。) photo by 稻子 而入口右側在無止盡的薰衣草田中,只見佛陀的頂梢,稍稍前傾,像是在為逝者祈福般。走到佛寺前有個水庭,水就在腳邊,是可以觸碰到水的距離,水波在風的吹拂下,向著同一個方向流動著,只見粼粼波光在陽光照耀下閃動,同行的朋友說很像「雲來到了地上的感覺」,我也覺得,好像是我就踩在雲上,也像是一個佛與人的邊界。 穿過宛如雲的水,走進了佛的領域,四周是清水模形成的隧道般的空間,所有人的腳步聲都被放大、在四十公尺的隧道迴響。 從陵園入口處,就只見大佛的頂稍,在隧道內,只能看到前方大佛的蓮花座。一步步靠近大佛的途中,不禁想像著佛陀的全貌,而越往前走,藉著天空灑落的亮光,讓佛陀面貌也呈現在眼前。 「無法窺視全貌,好像更彰顯了佛陀的巨大」 這段前往佛陀的行走過程充滿了平靜、安定、神聖的感受。不管從園區哪一個角度觀看,佛陀的本體都被空間給包覆遮蓋,我們只有隨著腳步、身體的真實前行,才能在行路的終點,遇見祂。(這種平靜感,會讓人遺忘自己身在墓園中) 第一眼是震撼,高13.5公尺、總重1500噸,人類甚至沒有祂的指頭寬。 不同於一般常見的寺院,只能看見佛陀的正面。這裡的內部空間是圓形,佛陀盤坐中央,使得參拜者可以繞行佛陀。當我跟隨著日本寺院的習俗參拜後,第一次以不同的視角觀看佛陀。光線從天頂灑落在大佛身上,大佛低頭闔眼,就像正靜心聆聽每位參拜者的祈願。在祂面前自己顯得特別的渺小。 寧靜、莊嚴、祥和,時間、空間、感官好像都消失了,就這樣靜靜地凝望著。 photo by 稻子 之前在台灣看安藤忠雄展的時候,光是看到展出的模型就十分驚艷,這次親身走入他的建築裡,真正體會到處在空間之中,身體感的細微變化,發出了無限的讚嘆呀! (Btw那裡賣的薰衣草冰淇淋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