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目標SDGs
2024/08/19
企業永續指標ESG|永續報告書——社會與公司治理篇
在一份完整的永續報告書中,先前提到的「碳盤查」是屬於ESG中,「E」的部分,那S跟G又有哪些需要揭露,或是可以優化的部分呢? 在社會面向(S)的部分 ,是要揭露公司在處理利害關係人權益上的資訊,從上游的供應商、公司內部的員工、下游的銷售通路商,到使用產品的消費者,都是在這個面向中需要關注的範圍,甚至是對公司所在地附近社區的影響,都需要涵蓋進來。 在這面向之中,企業不論是對上下游廠商,或是消費端的規範或管理,都是比較間接的影響,依控管的能力而言,最直接受到企業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可以說是公司內部的工作夥伴,所以提供一個友善的職場環境,也是社會面向中,最基本也最核心的一塊。 一個友善的職場環境中,需要做到讓企業裡一起工作的同事,能兼顧工作與生活,讓兩者能達到平衡,像是導入多元、平等、共融DEI(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的管理方式,打造在生活、工作、對待上都很友善的職場環境。麥肯錫針對創造多元共融(DEI)的職場,提供五個目標:提高各管理職位的多元性、加強管理者的共融力、評核制度公平且公開透明化、積極處理職場中的偏見與歧視問題、創造有歸屬感的企業文化。 多元共融(DEI)多元(Diversity)多元是指工作夥伴在背景、特質的多樣性,應該在符合能力條件下,盡可能的涵蓋多元多面向的工作夥伴。背景的部分,包括但不限於性別、年齡、種族、性取向⋯⋯等等。公平(Equity)公平是指讓多元的工作夥伴能受到公平合理的對待,而並非只是齊頭式的平等,要讓每個在組織內的夥伴,都要擁有公平的待遇、機會與晉升的可能。共融(Inclusion)共融是指要尊重、接納多元的工作夥伴,並鼓勵這些不同背景、特質的人員,表達出自己不同視角的看法,並融合這些多元的觀點,對公司做出實質的貢獻。 在公司治理面向(G)的部分 ,指的就是企業在經營面向上的表現,是否有維護到企業的名譽與利益,達到企業經營的永續發展。需要揭露的資訊,就是在公司營運上的各種大小事,像是董事會、會計與審計、商業倫理、反競爭措施、財務系統不穩定性、稅收透明度、內外部風險管理⋯⋯等。 這部分不只是談企業的獲利,更是談企業經營的理念與文化,如何透過治理的方式,來支持企業在環境、社會的永續面,持續的推動與發展,都是可以進一步去揭露與說明的資訊。 資料來源: 勞動部全球資訊網 臺灣證券交易所
永續目標SDGs
2024/07/15
企業永續指標ESG|永續報告書——名詞解釋篇
廢話不多說,我們就直接來介紹一下,確信、確證、查證,這三個容易混淆的詞彙吧! 確信/保證(Assurance) 為什麼在確信的後面,又放了一個「保證」呢? 因為永續保告書的文件中,確信/保證,其實指的都是英文Assurrance的意思,為了讓大家看到「保證」時,不會突然又冒出問號,所以我們會在下面一併加以說明與解釋。 確信與保證,指的都是以有系統的程序,來客觀蒐集永續報告書上的證據,並對收集來的證據加以評估,判斷永續報告書上證據的可信程度。 如果這兩個詞的意思幾乎都相同,那何時要用確信,而何時又要用保證呢? 簡單來說,兩者的差異是在查證單位與標準的不同。 確信是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認可的確信機構來執行,在用永續告書中,「永續指標」與「溫室氣體」兩個部分會需用做確信,這兩項通常是經由許可的會計師事務所執行,但單就溫室氣體的確信,也可由合格許可的檢驗單位來進行查證。 而保證則是由環保署許可的第三方查證單位,對於永續報告書內容的適用性較具彈性,可針對不同報告的主題,來議定不同的查證類型進行檢驗,而且對於保證等級的要求,也能有所不同。也就是在一份永續報告書的保證聲明書中,可以包含不同的主題,而且針對各別主題所提供的保證,可以是不同等級。 「確信」所用的標準是 ISAE3000 和 ISAE 3410,而「保證」所使用的標準則是 AA1000。 查證(Verification) 查證是指評估組織在提出過往數據和資訊聲明的過程,以決定相關聲明是否實質正確並符合標準。 具體來而言是什麼意思呢?譬如說我們在製作永續報告書時,為了要提出具體的減碳作為與目標,所以要先進行排碳現況的盤查工作,像是去盤點一些運作生產過程中,會直接或是間接排出碳的機器,並依照規定與標準來進行記錄,並套用係數來做換算,得到一個年度排碳狀況的數據資料。但如果想找人確認自己計算的數據、邊界的界定、排放源的鑑定有沒有誤,這時候請第三方確證與查證機構,以國際或國家標準來做「驗算」,確定自己提出的數據和資訊沒有錯誤,而這個驗算的過程,就叫做「查證」。 確證(Validation) 確證是指評估組織針對現有資訊,所提出的假設、限制和方法合理性的過程,以支持未來活動成果的聲明。 同樣以上面的例子做延伸,在驗算的部分結束之後,再根據報告書中所提出的「未來」減碳作為與目標,以組織當下的財務、科技與執行能力來做評估,看看這樣的減碳作為與目標,是否真的有可能達成,又者只是太過樂觀或誇大其實。而這個根據現有資訊,來評估減碳作為與目標是否合理與可達成的過程,就叫做「確證」。 所以,經由「查證」的內容,只能是已經發生的事,而「確證」的內容,則是尚未發生的事。 這樣說明之後,大家對於上面的三個名詞,是不是能比較區分辨認了呢? 參考資訊: 台灣ESG書友會 「上市上櫃公司永續報告書確信機構管理要點」相關規章 BSI 第131期電子報〈強化CSR報告書的公信力,透過獨立公正的第三方查證〉  
永續目標SDGs
2024/07/12
企業永續指標ESG|永續報告書——準則篇 II
依照GRI的準則來撰寫內容後,永續報告書大致的架構與雛型就有了,我們可以再次回頭確認一下現行法規上,還有提出什麼要求或建議。 在臺灣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裡(第3條 第1項),針對永續報告書中的內容,就有明確標註可參考「永續會計準則理事會」(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SASB)提出的準則,來揭露各行業的指標資訊,並以SASB的指標來對應報告書的內容索引。SASB的標準有5個大的面向:環境、社會資源、人力資源、商業模式與創新、領導力及公司治理。 此外,法規(第4之1條 第1項)中也有要求永續報告書裡,要有專章來揭露氣候相關的資訊。雖然法規上沒有明確寫出要以哪個準則來揭露,但目前多數的永續報告書中,都是以「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標準作為準則來揭露,不過這個組職在去年10月已解散,目前氣候相關的資訊揭露,回到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基金會(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Foundation, IFRS Foundation)來制定,並重新整合在IFRS S2裡,並完整滿足了TCFD 提出的氣候資訊揭露建議。 看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冒出一個疑問,為什麼一本報告書中,會需要參考這麼多的「準則」呢? 原因說穿了其實很單純,因為現在有點像是在永續報告書的戰國時代,國際上針對永續報告書應該長什麼樣,其實都還有一些分歧,而各經濟體都有其擁護的報告書形式與準則,而這些準則上,又都各自的優勢與不足,所以為了讓整本永續報告書能更為嚴謹,也更能在國際上廣為適用,所以法規上才會有這些要求與建議。 像是GRI準則,在架構出一本永續報告書上就相對較為完善,但指引上多偏向以描述、說明的方式,來呈現報告書的內容,好處是讓非財務資訊在揭露上,能有足夠的彈性空間(由於不同產業別的事務落差很大,需要有這樣的彈性才能讓所有產業一體適用),但畢竟一本完整的報告書,還要涵蓋財務上資訊的揭露,而GRI準則在這部分就相對較不縝密,缺少一些量化的指標,不容易直觀的做出比較。 *關於準則必須要關注的未來動向: IFRS基金會裡的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 (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 ISSB),提出的永續資訊揭露準則IFRS S1和IFRS S2,整合了目前的永續與財務資訊,預計發展成一套全球通用的永續性報告準則,而臺灣目前也正在推動接軌這一準則,預計在2026年起分階段導入ISSB提出的準則,所以在撰寫永續報告書時,不只要以現行法規的GRI準則來製作,更要逐步準備接軌ISSB提出的IFRS S1和IFRS S2準則。 (上面這段非常重要喔!) 這次我們進一步把「目前」(會因應國際動態持續地滾動式調整)法規中,針對製作永續報告書時,會需要參照到的其他準則也做了簡單的說明,下一篇我們先來釐清一些容易混淆的名詞,之後再進入報告書的另一個重點——碳盤查。 參考資訊: 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產業永續發展整合資訊網 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基金會 https://www.ifrs.org/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證券期貨局 《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藍圖》 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專區 https://isds.tpex.org.tw/IFRS/front/#/main/news
永續目標SDGs
2024/07/08
企業永續指標ESG|永續報告書——準則篇
在介紹如何製作「永續報告書」之前,我想我們需要先釐清一件事,那就是我們想的永續報告是不是同樣的東西,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因為有不少的人認為永續報告書的目的,是為了讓大眾知道企業做了什麼不永續的事情,但實際上目的並非如此⋯⋯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 對於永續發展的定義是「能滿足當代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滿足其需求之發展」。 企業在這個精神之下,「自己」製作並提出永續報告書的目的,「即是透明地展現組織如何對於永續發展做出貢獻或致力其中。」(2021,GRI永續性報導準則) 簡單來說,永續報告書並不是第三方「監督」的成果,而是企業對外說明自己在永續上做了那些貢獻,所以目的上不是揭露企業的在永續上的缺失,而是呈現在永續上的努力。但是自己說自己的好,或是說自己的不足,總是給人球員兼裁判的感覺,所以裡面的資料就需要第三方來確信(Assurance)與查證(Verification)。 不過這件事也是要等報告書的內容,撰寫出來之後才會遇到,所以我們後面一點再來做說明。 釐清的目的之後,下一步我們總要先知道一本通用的「永續報告書」裡,要有哪些內容呢?既然這是一本要能符合國際市場要求的報告書,首先就得要知道,標準的基本架構與格式是什麼。就如同一篇學術的論文一樣,要發表在國際的期刊上,就得用期刊要求的架構與模式來撰寫,而科學學術文章的基本架構內容,就像是研究的前言、材料方法、結果、討論、文獻引用⋯⋯等等。 當然,撰寫永續報告書也有這樣的規範,那就是永續報告書的「準則」,不同準則的架構跟方向會有些不大相同(之後還有針對財務會計上的揭露準則,大家不要混淆囉)。目前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的第三條中,明訂使用GRI準則來製作企業的永續報告書,所以推薦大家要撰寫永續報告書的話,可以優先參考GRI永續報告書的準則,再搭配其他的揭露準則來依循。 而在GRI的準則裡,要求企業要公開揭露「其對於經濟、環境及人群(包含其人權)最顯著的衝擊,與組織如何管理此類衝擊。」(2021,GRI永續性報導準則) 簡單來說,就是這份報告書要揭露的範圍,要涵蓋經濟、環境、社會的面向,並提出企業在這些面向裡,最具影響與衝擊的事情,公開影響的程度以及如何來因應與管理,並要回應所有的利害關係人,包括:政府、員工、客戶、供應商、股東、在地居民⋯⋯等,所有會受到影響的人都應該要回應。不過如果要全面都盤點清楚,才能撰寫報告的話,實務面不太可能達成,所以裡面還有用「要求」、「指引」、「建議」來區隔,「要求」也就是必需要揭露的部分,像是至少要寫出「最」具影響與衝擊的事情。 除了內容的範圍與面向之外,在GRI 報告書的準則裡,還可以分三個部分來依循,就是通用、行業與主題。 GRI準則是提供一個框架與邏輯,來幫助使用者在撰寫報告書,並評估企業是否符合這些文件所設定的期待,但是並沒有設定門檻、目標、標的,也沒有提出任何評判好或壞的績效標竿,所以只要在這個框架與邏輯下,不論是什麼樣的事件、規模、影響與衝擊,都可以自行做公開揭露,而按照上述所說的準則來撰寫之後,一本永續報告書大致的輪廓也會就出現囉~ 參考資訊: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標準 繁體中文翻譯版》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產業永續發展整合資訊網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如何準備及編製永續報告書手冊》 永續產業發展期刊《ESG資訊揭露與綠色金融3.0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