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1
乙巳年身體小記|寒露
▋最近的日子是這樣的,飯還沒吃上,聽到哭聲就到房間去看看寶寶,檢查尿布,看看是不是尿布濕了,或是便便需要洗屁股,都不是的話,可能就是該喝奶了,看了一下時鐘,心裡疑惑「咦?距離上次喝奶也才過兩個小時啊?」抱起來和寶寶說說話,還是繼續哭,哄著哄著,半小時過去了,還是哭哭停停,不然來跑奶喝看看,喝著喝著,喝光了原本再過兩個小時才要喝的奶量,此刻我心想,「那下一餐什麼時候喝?」下一刻,我才想到,大人也都會有晚餐時間到了,但還不餓的狀況,或是今天吃比較多,明天吃比較少,怎麼會要求寶寶每一餐都吃一樣,甚至都在同一個時間喝奶? 那天和當媽媽兩年的朋友提出我的疑惑,他輕鬆的回應:「寶寶有大小餐,很正常啊!」也才讓我心裡瞬間鬆一口氣,不為此焦慮,也從心中生出一個疑惑,這樣的「標準」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又是誰制定的呢? 育兒,始終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的吧!另一位二寶媽朋友在幾年前說的話,再度浮現腦中,「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沒有一個標準的教養方式和流程」,這些話看似人人能懂,但真的只有自己當了父母之後才明白,沒有那麼容易,尤其我是一個容易被社會、旁人給影響的個性,在面對這樣一個充滿未知的生命時,心的方向總是容易被左右,卻也深知這條路是身為照顧者的我們陪伴他活出來的,每一個人都不一樣。 ▋寒露來到了,比起前些日子空氣中的溫度又微微的降低了一點,但現代人的習慣都待在冷起房裡,對於溫濕度敏感度實在降低很多,對於節氣之間細微的變化,似乎沒有太明顯的感受。寒露那天早上,仍舊陽光灑落,騎車時感受風穿過身體,彷彿我就是風,跟隨一起流動,才能不費氣力的前行。近期成為母親的每一天,既是甜蜜又有些酸楚,我想這就是所謂甜蜜的負荷吧,沒有睡飽的日子、沒有一人靜謐的時光,那天跟伴侶聊到,如果有一個人的時間,會想做些什麼?他回答:「很多啊,看看到時後想做哪個吧!」那我呢?那個當下什麼想法也沒有,彷彿失去思考的能力,也與直覺斷聯,接著身體一陣緊繃,肩膀不自覺地向內縮,胸口也悶悶的,哎呀,心理下一個浮現的想法是⋯⋯我竟然什麼想法也沒有。但我想,這也是一種想法吧,即是「空」,回到當下,也慢慢去練習接納這份「什麼也沒有」,再繼續觀察觀察。 早上給自己倒一杯溫水,喝著喝著,也想去記得去年白露的那杯溫水,是回到關愛身體的一種行動,也提醒了自己,當一位母親照顧孩子的同時,我仍舊是那位被世界寵愛的女子,開始試著每天給自己5分鐘的獨處,喝一杯溫水、發呆也好,吃些滋養身心的食物,洗完澡也能用身體油好好的照顧全身肌膚,愛的行動有許多種,透過小小的行動來繫起心與身的聯繫,謝謝身體,謝謝心;謝謝親愛的孩子,謝謝你讓我成為你的母親;謝謝世界,我仍舊是那位被寵愛的女子。 𓂅 芝麻糊 【食材】黑芝麻粉100克、白米40克、冰糖適量、水800毫升 【作法】將白米浸泡4-6小時,瀝乾水後,將白米和500毫升的水,以及100公克的黑芝麻粉倒入食物處理機裡頭,打成細緻綿密的糊狀以後,將打好的芝麻糊倒入鍋中加熱,再接續加入300毫升的水和適量冰糖,以小火煮至農稠即可停火,如果太濃則可再加水調整。2025/09/22
乙巳年身體小記|秋分
你如何感覺得到風呢? ▋雙眼看見樹葉隨風起舞,汗流浹背之時,感受風帶走皮膚表層汗水過後的清涼,又或者,是強烈颱風吹拂時所帶來的呼嘯,都是不同的風的樣貌。來到秋天的第四個節氣秋分,秋意漸濃,路上的景緻尚無大的變化,可早晚騎車時,迎面而來的陣陣涼風卻是越加沁涼。 記得上週自行散步前往超市添購點蔬菜,自從生產後,約莫有三週沒有自行出門了吧!因為還在產後修養調理的關係,穿著薄長袖、長褲、襪子、頭戴帽子,依舊能感受涼風穿透衣服輕撫肌膚,頭起頭看著蔚藍的天,深深的呼吸,感受的每一個吸吐之間的當下,步伐緩慢但仍有節奏,一邊走一邊觀察著家中周遭的植物們,好像有許多都跟一個月前不太一樣了,有些地方因施工的關係,野草們全部被剃得平平的,有些則因為前些日子的艷陽曝曬,大家都有些垂頭喪氣,有的在樹蔭底下越發的蓬勃生長,想起前些日子,才和先生聊到鹿角蕨的生長季節在秋天,一抬頭就發現鄰居家的鹿角蕨蓄勢待發,開始長手手了,告別了夏日的炙熱,雙手迎接天涼好個秋。 身體瞬間癱軟放鬆,就像小寶寶喝完奶一樣的滿足 這幾週在月嫂的照顧之下,每天都吃的很幸福,不需要想要吃什麼,每天餐桌都有不同的料理滋養身體,有別於大家認知充滿著很多中藥燉湯的月子餐,我請月嫂簡單煮即可,不特別以中藥湯燉補,吃起來的菜餚清爽無負擔,真的很好吃!所以我這幾週吃的料理原則是少油、少鹽、多湯水,且吃起來清爽的原型蔬食菜餚,記得第一天月嫂還因為沒有料理過蔬食月子餐,而有些沒自信的說:「你先吃看看,全部蔬食的我沒煮過,不好吃要跟我說喔!」,結果,這幾週吃下來,每一餐都好好吃,根本沒有需要調整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道清爽的蔬菜腰果濃湯,將洋蔥、高麗菜、腰果燉煮後再打成濃湯,以少許鹽巴調味,濃濃的湯喝起來既不膩口,又能吃出蔬菜的清甜味道,是我這次最喜歡的一道料理,咕嚕咕嚕直接兩碗下肚,身體瞬間癱軟放鬆,就像小寶寶喝完奶一樣的滿足,身體真的很誠實啊。 ▋上週開始,月嫂就正式結業,即將面臨而來的就是我和先生要一起帶寶寶,還要打理生活起居跟三餐,目前經歷了一週,只能說真的是場生活作息大亂鬥,以及沒有辦法睡過夜的每一天,雖然身體累,但心裡看著寶寶漸漸的每一刻都是充滿喜悅。今晚沒有很餓,想著要煮什麼晚餐的時候,想起那天月嫂分享,最近適合吃點溫熱湯品,溫潤秋日乾燥的身體與肌膚,和先生翻找冰箱時,忽然想到家中還有些麵粉,不如就做蔬菜麵疙瘩湯當作晚餐,揉揉麵團,煮煮湯,在湯中撒點黑胡椒,喝下一口,兩個人都直呼「真是過癮啊!」喝上一大碗,身體也在一日的疲累之中逐漸放鬆。 看著熟睡的寶寶,吃得飽飽的我們倆對看一眼,一起噗哧的笑出聲,給彼此一個擁抱,謝謝身體以及彼此這些日子的嘗試,好好洗個澡,睡一下吧。 𓂅 蔬菜麵疙瘩湯 【食材】中筋麵粉、鹽巴、水、高麗菜、洋蔥、紅蘿蔔、金針菇、南瓜、香菜 【作法】將中筋麵粉、一小撮鹽巴和適量水用湯匙和在一起,攪拌至成團即可靜置約10分鐘以上備用,中筋麵粉和水沒有特定的比例,可以先將麵粉放置盆中,少許少許的加水來測試水量。 再來製作蔬菜湯,將紅蘿蔔、洋蔥切丁,南瓜切小片、高麗菜切成小塊、金針菇切對半,料都備妥之後,熱鍋後加少許油,放入紅蘿蔔丁、洋蔥丁翻炒至洋蔥變些微金黃色,接著加入大約鍋子一半左右的熱水,再將南瓜片、高麗菜、金針菇放入一起以中小火煮,煮至高麗菜熟了以後,再加入少許鹽巴、香菇粉、黑胡椒調味,蔬菜湯就完成囉! 再來熱一鍋水煮麵疙瘩,將醒好麵團用手捏成小片小片,丟入鍋中,煮至麵糰熟透即可起鍋,再加入蔬菜湯中組合,最後撒上香菜,就完成簡單、清爽的蔬菜麵疙瘩湯了。2025/09/05
乙巳年身體小記|白露
自問:「我如何安然又堅定地走過這一年的書寫?」 猶豫著新的一個開啟,要以什麼樣的方向開啟新的一年的篇章,最後還是決定以老派的方式執行——「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記得去年開始書寫身體小記,初心是一個對自己身體、情緒、生活與飲食的紀錄,像是雙週記一樣,每兩週一次對身心的檢視,也就單純想著設立一個目標,先寫個一年吧!然後就時光匆匆我就走過了一個完整的年,書寫了一篇又一個身體小記篇章,心中是堅定與安在的,是過去那個容易在週期循環掙扎中離的我,從未想過的,接著我對自己提問「我如何安然又堅定地走過這一年的書寫?」心中浮現了幾個字句「沒有期待」,恩,我想這階段性的答案,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了,這一年得書寫,大多隨著節氣的節奏前行,在其中沒有預設,就是書寫與紀錄恬淡的日常生活,想想兩週一次的書寫紀錄,對我來說是個不錯的節奏呢。 以「白露」作為一個起始是在浪漫也不過的事了! 新年度開啟,以「白露」作為一個起始是在浪漫也不過的事了!白露——象徵著涼爽的秋日正式來到,清晨的葉片上會集結晶瑩的露珠,一顆顆渾圓飽滿的透明水珠,像極了渾圓的水晶,輕透明晰的空氣,也讓早晨的意識更為清晰,炙熱的夏已逐漸退去,轉之而來的是適合牽手散步的秋天,在傍晚和愛人牽起手散步在林蔭小巷,也不失為一件浪漫的日常。 記得在產程啟動的當天,和先生前往雙溪半日小旅行,搭著久違的區間車,沒有目的的漫步在雙溪街道,我們喜歡的日常街頭觀察,看著街頭的路樹、店家的招牌菜餚,聊著熱鬧的冰店究竟有什麼吸引人的秘密,飽餐過後,迎著風,我們唱著一首又一首的歌,穿越一座大橋,走過一個又一個的巷口。 生產後,對於風啊、火啊、水啊等元素的進出,有著更加細緻的感受 ▋雖說早晚天氣轉涼,天氣乾爽了許多,但產後身體依舊排出大量的濕氣,每天身體都大汗淋灕,尤其在晚上睡一睡頭部、頸部、背部都一陣濕,這時候就得趕緊擦乾,再穿上乾爽的衣物,才不至於著涼,經歷了生產,身體變得更加敏感,對於風啊、水啊、火啊等元素的進出,有著更加細緻的感受,像是風吹來的時候,身體內在的熱火,或是體內濕氣在身體上發生顯著而快速的濕疹,都是身體對這些元素的反應表徵。 在台灣傳統的坐月子都說產後不能吹風,容易受寒,但我反倒覺得在這個時候,些許的微風吹拂,有助於降低體內的躁火,當然不能在全身都是汗的時候吹風,再補充一點滋潤的飲品或食物,也非常對應這個時節的補充,入秋養肺,午後來碗白木耳蓮子湯滋潤身子,或是吃些稠稠蕈類或菜類也是非常好的,像是將皇宮菜、秋葵、紅鳳菜、黑木耳入菜都是非常好的組合搭配。 ▋吃著月子餐,回想生產當日,口中念著「生產」這兩個字,聲音像是雙手掌心朝上送出後,在朝下方落地的意象,念著這兩個字,也像是又在經歷一次生產當日的景象,寶寶也在之後呱呱墜地,真實地將生命的能量與物質合一,那一聲哭聲也象徵著他的來到。 生產,是痛與愛,是呻吟與吟唱,是發冷和炙熱,是暗夜搖擺的身影,是黎明歌唱的雨聲,是潮水的漲與退;是一次又一次與自己內心的探問,是一次又一次與身體的酸麻疼痛共處之道,是自身寧靜和激躁的交織,是呼與吸之間的空隙,是相信與愛,是天使與惡魔,是一念之間的決定,是那聲響亮哭聲之後的淚水。 𓂅 白木耳蓮子湯 【食材】乾燥白木耳一朵、蓮子一把、紅棗一把、枸杞一把 【作法】將乾燥白木耳泡水約2-3小時,去除較為硬和黃色的部分,再分成小小塊,再來將蓮子洗淨去除蓮子心。接著準備一個電鍋內鍋,將分成小塊的白木耳、蓮子、枸杞和紅棗放入鍋中,加水蓋過食材,喜歡湯多一點的話可以多加一些水,接著放入大同電鍋,外鍋放4-5杯水(燉煮時間要夠久,才能將白木耳煮的稠稠的),電鍋跳起來後先讓不取出,放在裡面悶個30分鐘,加入冰糖或黑糖調味致喜歡的甜度,就可以享用了。 圖片來源:@romiximage2025/08/22
身體小記|處暑
飲食生活小而緩慢的調整——吃酸不吃辣、吃果不吃瓜 ▋從白露啟動書寫「身體小記」篇章,隨著二十四節氣紀錄身體、節氣的變化與飲食,默默的來到了我的第二十四的節氣——處暑,處意味著結束,處暑也就是炙熱的暑期要結束了,迎接來的是秋日的沁涼與乾燥,但台灣屬於亞熱帶地區,距離天氣轉涼還有些時間,目前天氣仍舊轉換期,生活和身體的狀態需要小而緩慢的調整,切莫一下子就有太大的變動與調整。 照片拍攝與提供:親愛的森活・圓圈日活動 夏秋之交,天氣狀態多變,隨身攜帶著一件薄外套,以溫熱飲取代冷飲,飲食也有吃果不吃瓜的說法,俗諺說:「秋瓜壞肚」,瓜類多暑寒涼性值,吃多了容易過涼而壞肚子;另外口味上,適合在菜餚中增添少許酸味食物或口味,少吃辛辣,在乾燥的秋季也要記得多補充水分和膠質,吃些白木耳也是相當不錯的。 伴隨一年的身體書寫,紀錄身體、身份的轉化與即將破土的種籽 ▋從去年至今,隨著節氣每兩週的書寫已經成為一種儀式,紀錄著的不僅僅是對節氣的感受,更多時候書寫的當時的心情、飲食紀錄,以及不同時間身體的變化與狀態,一封封都是與身體的情書往返,還有當時的生活片刻。 一年之間發生許多的變化,從宜蘭平原來到基隆這個多山的城市居住,工作還有生命身份的階段變化,成為自由工作者、成為人妻、成為媳婦,並在這個月即將成為人母,身體中醞釀了一個小小的種籽,漸漸發芽,即將破土而出。一呼一吸之間,肚子時常感覺有隻蚯蚓在竄動,子宮溫暖的包覆也如同土壤覆蓋著種籽,底下有許許多多的發生,我也時常想像,在肚子裡的寶寶在做些什麼呢?他感受到的環境是什麼樣子的?他會做夢嗎?有時候想著想著,肚皮會感受到輕輕的滑動,彷彿他在回應些什麼,也可能他就是伸伸懶腰。 身體是我最親密的朋友,總是真實的回應 ▋身體是我最親密的朋友,總是真實的回應。懷胎十個月,身體在短時間經歷碩大的變化,如同一場林道之旅,行經上坡,也會一路陡坡急下,時而遠離,時而更加靠近自己的心,記得懷孕一路到中期,我和伴侶安排了一場出國的遠行,在機場等待之時,寫下當時的身體感受與心境,書寫孕期間的安定與不安,寫下一封書信,給當時的自己、給未來的你(肚肚中的種籽)。 照片拍攝與提供:親愛的森活・圓圈日活動 親愛的,隨著生命的河流,我一路流經山谷、穿越森林來到此地,懷胎的過程,如同一片原本安定在枝頭生長的葉子,漂落在溪流中,初始不明去向,心慌、流湍急,無所適從,心中不經升起千萬思緒,是緣分或是上天的安排?亦或心裡早渴望一場未知的旅行?漂流至中下游,河道逐漸開闊,視野更加清晰,漂流也早已成為生活的一種樣子,心也逐漸安定、和緩,但心中也偶爾升起一股疑惑,「真是如此嗎?還是心裡的一種假象?」但,對於生活的每一個當下也更加「如是」,更加自在,自然而然,如同我們為你起的名中的其中一字——「然」,原來是你帶來的禮物。 𓂅 酪梨碗 【食材】酪梨、番茄、喜歡的綠色蔬菜(小松菜)、木耳、喜歡的菇類(精靈菇)、毛豆、澱粉(飯或麵亦可,這是我用的是米麵) 【作法】 準備澱粉,這是我用的是銀川的米麵,滑溜溜的口感很適合滋潤這個季節身體。將米麵在熱水中川燙5分鐘左右即可盛出備用,接著準備其他食材,番茄切丁、綠色蔬菜切小段、木耳和菇類也都切成小丁狀更好一次入口,以上配料備好後,都放入鍋中燙熟以及擺放在米麵上,待碗中的食材稍涼,最後將酪梨切小塊,擺放在碗上,均勻撒上一點鹽巴、胡椒,再淋上酸甜醬汁,就可以開動啦! 酸甜醬汁適合吃酸不吃辣的處暑,酸味來源有許多種,這次的配方是檸檬汁、蜂蜜、醬油、橄欖油,比例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搭配,另外也推薦加入一點醃漬脆梅的湯汁和果肉,也能增添風味。2025/08/04
身體小記|立秋
▋即將立秋,但外在環境因為接連的幾個颱風影響,空氣中濕悶的感受讓人不自覺得濕透了背部,還沒有民俗記載的乾燥感受出現,不過早晚溫度涼了一些還是蠻有感的。 立秋代表著進入秋天,民俗中有許多有趣的習俗儀式,像是「迎秋」,白話就是迎接秋天的到來,以前的人會舉行迎秋儀式, 祈求豐收和風調雨順,還有「啃秋」,真是個可愛的習俗,以前的人會在這個時候啃食西瓜等瓜果類,為了祛除酷暑淤氣,才能迎來涼爽秋季。記得小時候在五結鄉下,每年夏天都有吃不完的西瓜,因為阿嬤阿公有一塊大大的西瓜田,每到夏季收成,總是能吃上好幾塊,下課之後總是要吃上好幾塊,沙沙的口感、沁涼多汁的紅色果肉,連白色的果肉都要啃食得乾乾淨淨,吃到西瓜只剩綠色的皮,才願意接著去寫作業,這便是屬於我和西瓜的專屬儀式。 「轉化」總是比平常更耗費力氣的呀! ▋最近總覺得身體沉沉的,跟枕邊人討論了一下,他也分享:「好像總是睡不飽,而且是過往鮮少有的狀態」,聊著不同的可能和原因,是因為年紀大了?還是因為要轉成秋天了?抑或身體想睡就是想睡,何須理由?(笑)後來想到,會不會是即將在這個月份迎接一個新的轉化,一個生命的誕生,所以除了外在的調整和變動,身體也在醞釀、迎接這份新生命的來到,「轉化」總是比平常更耗費力氣的呀! 從去年的冬日,一個小小的種子在肚子裡面發芽,經歷一個冬天的沈睡,春天的到來,伴隨著強烈的孕吐和身體的不適,生了一場重感冒,整整發燒了一週,如同春日的變化多端,讓身體和心都無所適從啊,時常處於食不下,或是吃了也會吐出來的狀態,好像身體正在進行一場重新整理,調整更合適的新狀態,排出不再服務於身體的,而身體在這個時間,也正需要許多許多的睡眠,如同花朵在綻放以前,需要含苞好一陣子,如同毛毛蟲在變成蝴蝶以前,需要結蛹並沈睡一下。 有找到毛毛蟲、蛹在哪裡嗎? 在春天的氣息之中,花朵盛開、環境漸漸暖活起來,而我沈睡的身體也在其中緩緩舒展,像是一隻剛破蛹的蝴蝶,帶著新生的氣息,體驗這有點熟悉又不太認識的世界,當時的我時常思考著:「我是誰?我還是我嗎?」生活中有著許多不同的變化,進入與枕邊人的共同生活,體驗著每一天每一天都不同的身體變化與感受,最大的體驗大概是「每一刻即是當下吧!」記得的和忘記的差不多,呼與吸的比例不確定是不是相同,但我唯一知道的是「此刻我活著」,真真實實地活在這個世界上,透過每一口呼吸,透過每一個身體些微的變化,透過每一次到醫院檢查時產生的感受,可能是惶恐的、害怕的、緊張的,也些時候是喜悅的、感動的,我想這就是活著。 ▋跟著時節的變化,經過炎炎夏日,迎接即將來到的立秋,肚子也一天天的肚子也一天天的長大,我也跟著一天天長大,好像跟著肚子裡的小種子再次成長,心裡越加安心,這份變化也是難以言喻,等待也期待著迎接秋日的豐收,迎接秋日的果實。 𓂅 南瓜小米粥 【食材】南瓜適量、小米1份、胚芽米3份 【作法】 將南瓜削皮切小丁,小米與胚芽米洗淨,在通通放入電鍋中,內鍋水可以加兩種米量總量的6-8倍,依照自己喜歡的濃稠度做調整,外鍋放1.5杯水,起鍋即可享用囉~ 天氣漸漸入秋,慢慢會變得比較乾燥,可能會有一些咳嗽的狀況出現,這時候吃一些粥,利脾健胃,溫潤的粥更能舒緩身體,喜歡稠稠的口感的朋友,也不妨加點秋葵、山藥和蓮藕,都是在秋日對滋潤身體的好食材。2025/07/21
身體小記|大暑
原來熱也有等級之分 ▋不知道大家對於「熱」,會有什麼樣的感受產生?在大暑這個時間提起,想到的可能會是天氣熱、大太陽,或是和冷相對的一個字,這也是我自己近期如果白天在戶外時,常常提起的詞,「很熱!」但近期的熱,隨著即將來到的大暑——一年最熱且濕氣最高的一個節氣,這份熱還包裹著滿滿的水,讓我想到一頭橘紅頭髮的波妞被水包裹的樣子,真是可愛(笑)。 熱,也讓我想到幾年前去泰國旅遊一個多月,從二月的涼季末端一路待到潑水節,也是熱季的起始,當地泰國朋友對於只有夏日的泰國笑著說:「泰國的氣候分成三種等級,熱、很熱、非常熱(hot, hotter and hottest),」果真從泰國的涼季末端到熱季開端一路熱烘烘的,從烈日下得乾燥,一路到烈日下的熱氣逼人,讓人感受到熱有如此不同的分級感受。 節奏之中享受身心的流動 ▋近期調整了生活的狀態,試著在生活之中安排規律節奏,除了在每日的晨間以身體伸展和靜坐來開啟之外,也明確安排工作與休息的時間,試著在節奏之中穩定夏日熱氣帶來的身心煩躁。 分享一下日程的安排:7:00 起床伸展、靜坐7:40-8:30 早餐時間8:30-12:00 工作時間12:00-13:30 午餐時間13:30-18:00 工作時間18:00-22:30 運動/晚餐/享受時光(彈性安排)22:30-23:00 晚間伸展、靜坐23:00就寢 也在嘗試兩週之後,發現身體越發喜歡這樣的早晨與晚間的儀式,透過伸展跟身體對話,像是在跟身體說早安和晚安,透過早晚的靜坐,讓心序安定,匆匆忙忙的狀況會減少一些,情緒也相對安定。也從節奏之中,漸漸找到身體舒服的規律,像是進行長時段工作時間時,慢慢發現50~60分鐘左右就會需要一次小休息,這時候站起在活動活動身體,到陽台外看看花草或是伸展一下都蠻好的,有的時候如果工作是比較耗體力的,例如製作手抄紙或是藝術創作,那工作時間大約40分鐘就會需要一個迷你休息了,坐下來發發呆,喝口水,緩一緩身心才有能量再繼續。 ▋對於享受時光(quality time),也有人翻譯成精心時刻,意思是只注重品質的時刻,可以是對於自己或是他人的陪伴行為。大部分的人都是在伴侶、親子之間談到「quality time」,但我在想自己和自己也是很需要這樣的時光的,無論做什麼都好,只要是感覺滋養身心的,讓自己感到愉快、安定、喜悅的,都是最棒的享受時光(quality time),自己的時候,我喜歡看看書、瑜伽、編織、寫日記或是什麼也不做,和伴侶一起時,我們會運動、一起做菜、一起看劇、一起看書,或是躺著聊聊天。那你呢?你都如何安排享受時光(quality time)? ▋大暑的熱讓人容易想吃冰或是冷飲來消暑,如此容易累積濕氣,這時候建議少吃冰品,可以付含水分的瓜果來消暑,這時候也正值鳳梨的產季,鳳梨中的酵素可以幫助腸胃消化,有助減緩濕熱節氣之中所帶來的脾胃不適,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杯「鳳梨薑黃蜜飲」,助消化又抗發炎,清爽的口感和黃色的顏色,讓人看了就有好心情,喝了好食慾。 𓂅 鳳梨薑黃蜜飲 【食材】鳳梨、薑黃粉、蜂蜜、檸檬(optional) 【作法】 將鳳梨切小丁,拌入少許蜂蜜,就完成蜜漬鳳梨,可以先放入冰箱備用。取一個杯子加入半茶匙的薑黃粉,加入500c.c.常溫水,攪拌均勻後,再將蜜漬鳳梨加入一大匙至薑黃飲中,在攪拌均勻,試喝看看,如果喜歡甜一些,可以再適量加入一點蜂蜜,如果喜歡酸一點的風味,可以擠一點檸檬汁,增添不同風味的層次,或是加入一葉新鮮的萬壽菊葉,讓飲品多一分花果香氣。2025/07/07
身體小記|小暑
快與慢,動與靜 ▋隨著天氣越漸炎熱,起床的時間約來越早,看著行事曆上添加的事項越來越滿,距離八月底的孵化日越來越近,一首「跑跑跑」突然間在心中響起(笑)。 前天早晨醒來,躺在床上呆望著天花板,想著剛才發生的夢境,夢境場景在移動的車子,在接到朋友的同時,朋友帶著他的夥伴——樹懶一同上車,樹懶從後座環抱著前面副駕駛座的我,彷彿支持著,並給予我滿滿安心、保護的能量,醒來的同時也感受到牠似乎訴說著:「保持耐心,安心等待,然後慢慢地行動」。 平衡,時刻回到內在,沒有過快與慢,你正在適當的節奏中 最近清理魂上身,大大的太陽最適合洗東西、曬東西了!除了日常清洗衣物之外,最近也將床被單清洗一番,晚上睡覺蓋著白天曬過的被子,聞著太陽的味道,感受太陽能量,身體彷彿躺在黃橘色的光芒的搖船上,輕柔地搖晃入眠。 ▋節氣來到小暑,「小」字面意思即還不到最炎熱的時間,雖然「暑」也表示太陽高掛天空的炎熱夏天,日頭每天勤奮的工作著,但接下來的大暑才是真正日頭炎炎的時節啊!如果接近中午在戶外,待不到30分鐘就會滿身大汗,口乾舌燥的感受蔓延至全身,好像怎麼補水都不夠似的,建議正中午不宜在室外一次待太久,也不宜因為熱而大口吃冰、喝生冷冰涼的飲品,反而會在體內累寒氣。如果想解暑、補水,喝些檸檬水加鹽巴、烏梅汁都是不錯的選擇,也可以在菜餚中加入多一些補水的瓜果元素,像是絲瓜、小黃瓜等,含水分高的水果也可以在正餐中多加一點份量,或是來點苦瓜,苦味降火之外,還能夠平衡身體的熱,恢復脾胃元氣。 ▋記得小時候阿嬤家的圍牆上,每到夏天都攀附了絲瓜,一般來說絲瓜會以棚架種植,但阿嬤就任憑絲瓜攀附在圍牆上生長,自由奔放,這樣的種植型態也跟澎湖的角瓜相似,澎湖當地多半不特別搭棚,因為澎湖風大,棚架容易被吹倒,反倒讓角瓜攀附在咾咕石上生長。除了台灣大多農民種植的傳統圓筒形的絲瓜之外,市面上還有適合生吃的蘋果絲瓜,小巧脆口,當作沙拉生食也是很不錯的搭配,絲瓜富含豐富的水分、礦物質和維生素,正夏盛產的當令蔬果,除了生食、清炒、煮湯之外,還有什麼不同的料理方式呢?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道乾煎絲瓜排,將絲瓜的水份、甜份都完整鎖住,咬下一口是滿滿的鮮甜啊!說得我口水直流,趕緊來看看怎麼料理吧~ 𓂅 乾煎絲瓜排 【食材】圓筒型絲瓜(蘋果絲瓜也可以喔!) 【作法】 將絲瓜削皮,記得不要削太厚,多留一些青綠色的部分,保留脆口感,接著將絲瓜切程1.5~2公分的圓片厚塊。熱鍋,加少許的蔬菜油入鍋,待油熱轉小火,放入絲瓜厚塊,一面煎至白色絲瓜肉透明後,再翻面煎至兩面白色部分轉變透明且外面一圈微焦,即可關火。過程中可以加蓋讓絲瓜透過熱對流加速熟成,最後再撒上自己喜歡的香料鹽巴,即可起鍋開動啦! 小撇步:鍋中的油建議不要太多,以避免絲瓜過油,油量剛好讓兩面絲瓜都可以均勻抹上一層薄薄的油即可。2025/06/20
身體小記|夏至
▋聽到「夏至即將來到」,心中湧上一股興奮,身體也彷彿隨著太陽的韻律,變得晚一點睡,早一點起。近日都還沒等到鬧鐘響,身體早已被陽光喚醒,房間的窗子雖有布簾遮擋,但夏天的陽光真的有夠烈艷,透著白色布簾直直的灑落,彷彿小時候爸爸從一樓喚醒我的早晨,聲音宏亮、穿透力強壯,他會喊著:「太陽都曬屁股了!吃早餐啦~」聽到關鍵字「早餐」,嗜吃的我當然趕緊跳起來,有時還忘了刷牙洗臉呢!(笑) 提到早餐,兒時我最喜愛的就是蛋餅,不是一般西式早餐店的薄皮蛋餅,而是中式早點的那種厚厚的粉漿蛋餅,香香的蛋香味搭配上脆口的高麗菜,再喝上一杯帶有焦香氣味的豆漿,成了我兒時早晨的經典搭配,如果有時間,乾媽也會帶上我和妹妹一起去市場,採買之餘,還要來上一碗大骨鹹粥、米粉湯,或是一碗米苔目湯,配上幾樣小菜,用暖暖的一碗來開啟一天的早晨。說到吃的真的是停不下來,雖然現在飲食習慣早已改變許多,早上也吃不了過重口味或偏油膩的食物,但這些兒時美味仍舊存在,為我帶來滋養,我也依舊是那個嗜吃的小女子。 ▋夏至是一年當中日照最長的一天,陽氣到達到頂峰,也相對地過了這一天陰的能量也逐漸擴展,也正是俗話所說的「夏至一陰生」的解釋。燥熱大概是這個時節開始最大的感受了,也或許心境上有些許煩雜,宜來點解熱消暑的飲品為身體解解燥,除了大家熟知的綠豆湯之外,紅豆湯也是一個不錯得選項,除了清熱之外還有排濕的功效。記得早些幾年前參與了樸門課永續生活設計課程,學員之間每次會輪流準備點心,當時炎炎夏日有位同學準備了一種飲品,喝來消暑又解熱,味道清甜酸甘,生津又止渴啊,後來一問之下來知道是由紅豆、綠豆、黑豆以及烏梅所煮成的「烏梅三豆湯」,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健脾益氣的功效,非常適合在炎熱的夏天飲用,有助於消暑解熱,排除體內多餘水分,適合作為夏至開啟的日常飲品。 ▋一直以來我都深深相信生病是身體寫給你的一封情書,除了回來觀照身體好好傾聽之外,也有許多時刻,我是想也想不透的,究竟身體要說些什麼呢?最近身體的濕疹再度攀上肚皮,腦中慣性開始檢視過去種種的飲食、作息和行為,有沒有哪個環節造就了濕疹的症狀?一邊在瑜伽墊上伸展,一邊從頭到腳的搜尋,想到一半,腦中突然浮現伴侶最近抽到的彩虹卡訊息——我接納自己一直保留著那些不適用的舊模式,頓時豁然開朗,想著伴侶最近也深受身體的病苦,也在探尋讓身體更健康的樣貌,卻忘了接納那些已經存在的舊模式,我想正是這些舊傷為我們帶來了更加豐沛的生命樣貌吧。 想著想著,我邀請伴侶一起感謝身體,相信帶著愛與覺知的行為都能帶來療癒的效果,感謝身體支持我的行動,讓我可以穿所自如;感謝身體的接收與給予,自在的流動與交流;感謝身體帶來的訊息,讓我有機會能夠停下腳步,好好觀照、對話、對應......我們在感謝聲中睡去,也在感謝之中甦醒。 𓂅 烏梅三豆湯 【食材】紅豆、綠豆、黑豆各兩小把,烏梅10顆,喜甜者可加入適量冰糖調味 【作法】 將三種豆子、烏梅洗淨泡水,放入鍋中,再加入2000毫升的飲用水,放入電鍋熬煮50分鐘至一小時,即可將豆子瀝出,直接飲用。 小撇步:不將豆子煮至開花,可以減少澱粉釋放,飲品會更加清爽。2025/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