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5
安藤忠雄|頭大仏
⋯ 「我們的五感都被空間所支配著、影響著,時間也可能被剝奪。」 當我來到 頭大仏 時,讓我想起之前在劇場設計課堂上,老師說的:空間、時間、與人會相互交織、牽引⋯⋯ 距離札幌市區坐電車加公車大約一個半小時,來到真駒內瀧野靈園。在日本的這段期間看過不少的墓園,都不會有那種在台灣看到墓地那種毛毛的感覺,反而是給人一種平靜,逝者真的在此安息的感覺。 一進入墓園的左邊豎立著一比一還原的摩艾像,遠處也有仿造的巨石陣(這部分我是有點不懂),可能就是因為好看吧。 (後來查資料,是因為摩艾像(モアイ像)的摩(モ Mo)是指未來,(アイ )則是有生存的意思,所以在這裡就當作祭祀祖先的象徵。) photo by 稻子 而入口右側在無止盡的薰衣草田中,只見佛陀的頂梢,稍稍前傾,像是在為逝者祈福般。走到佛寺前有個水庭,水就在腳邊,是可以觸碰到水的距離,水波在風的吹拂下,向著同一個方向流動著,只見粼粼波光在陽光照耀下閃動,同行的朋友說很像「雲來到了地上的感覺」,我也覺得,好像是我就踩在雲上,也像是一個佛與人的邊界。 穿過宛如雲的水,走進了佛的領域,四周是清水模形成的隧道般的空間,所有人的腳步聲都被放大、在四十公尺的隧道迴響。 從陵園入口處,就只見大佛的頂稍,在隧道內,只能看到前方大佛的蓮花座。一步步靠近大佛的途中,不禁想像著佛陀的全貌,而越往前走,藉著天空灑落的亮光,讓佛陀面貌也呈現在眼前。 「無法窺視全貌,好像更彰顯了佛陀的巨大」 這段前往佛陀的行走過程充滿了平靜、安定、神聖的感受。不管從園區哪一個角度觀看,佛陀的本體都被空間給包覆遮蓋,我們只有隨著腳步、身體的真實前行,才能在行路的終點,遇見祂。(這種平靜感,會讓人遺忘自己身在墓園中) 第一眼是震撼,高13.5公尺、總重1500噸,人類甚至沒有祂的指頭寬。 不同於一般常見的寺院,只能看見佛陀的正面。這裡的內部空間是圓形,佛陀盤坐中央,使得參拜者可以繞行佛陀。當我跟隨著日本寺院的習俗參拜後,第一次以不同的視角觀看佛陀。光線從天頂灑落在大佛身上,大佛低頭闔眼,就像正靜心聆聽每位參拜者的祈願。在祂面前自己顯得特別的渺小。 寧靜、莊嚴、祥和,時間、空間、感官好像都消失了,就這樣靜靜地凝望著。 photo by 稻子 之前在台灣看安藤忠雄展的時候,光是看到展出的模型就十分驚艷,這次親身走入他的建築裡,真正體會到處在空間之中,身體感的細微變化,發出了無限的讚嘆呀! (Btw那裡賣的薰衣草冰淇淋很好吃)
2024/05/12
然別湖|傳說中的水底軌道
圖/吉卜力工作室官方網站 鄰近傍晚,我跟朋友B在帶廣市區,在十勝溫泉跟然別湖兩者之間,猶豫選擇我們要去哪裡(因為租車時限,所以不能貪心)。最後然別湖完勝,決定趁天黑前衝一波。 位於鹿追町的然別湖,海拔810公尺,是北海道最高的湖泊,大概在 3 萬年前因火山爆發而堵塞河流所形成的堰塞湖,周長為13公里。北海道的地名,大部分與「愛奴族」有關,而「然別(こたん)」為愛奴語「村莊」(コタン)之意。在江戶時代德川幕府政權穩定後,大和民族開始開拓蝦夷地(現今北海道),原本居住在此地的愛奴族亦被迫遷移,日本本島人民開始移居蝦夷地,至於愛奴文化是如何被侵蝕的這邊先不贅述。 然別湖距離帶廣市大約1.5小時車程。不得不說,北海道真的是很適合自駕,路很長又很直(但真的很容易超速),周遭不是田就是樹,還有遠方的山景。不過,還需要時刻注意突然衝出來的鹿或是兔子(動物真的比路上的人還多)。搭配著夕陽於彩霞,播著日文版的「鄉村路」真的十分應景啊! photo by 稻子 因為在農場已經習慣了開顛簸曲折的路,所以蜿蜒的山路對我來說也是一塊小蛋糕。而我們去然別湖的目的,是想見見那個水底軌道(沒錯!就是神隱少女裡的那個水底軌道) 大概快五點抵達天色已經逐漸暗了。然別湖又被稱作是「天空之湖(天空の湖)」。平靜的湖面下反著即將落日的天空,宛如一面鏡子,真的是「波光粼粼」。聽說,在晴朗的夜裡,滿天的星星會倒映在湖中,所以,也被稱為「星星居住的湖(星の棲む湖)」。(聽起來真是很浪漫呀!) 而湖面下,隱約地可以看見水底軌道,如同神隱少女動畫裡的場景。 你不知道軌道的另一端究竟通往何處? 不禁讓人無限的腦補,是否通往神秘的海底城?或是如神影少女中的異世界? 照片還是沒辦法呈現真實所看到的神秘呀~ photo / video by 稻子 補充: 每到秋季結束,然別湖的觀光船會暫停營運。因湖水會結冰,所以必須將觀光船開到岸邊。這條軌道是用來運送船隻使用的。
2024/05/10
旅行的意義
⋯ 為何要離家去遠行?是在逃避還是追尋? 可能是為了去看那沒見過的世界,也可能是想去感受在不同空間狀態下的自己,往自己更靠近一點吧! "To truly know the world, look deeply within your own being. To truly know yourself, take a real interest in the world." – Rudolf Steiner. 或許有一天,這些旅行中的片段,被反芻、醞釀、轉化、發酵,成為了我們在前行的人生裡,不同的生命印記,不同的情感反應,讓我們成為了不同的自己時,這些過往的積累才有了意義。 如果真是如此,那旅行又是什麼呢?只是指我們客居異地的時光,還是日常就是一場旅行呢? 不論哪個問題,答案,最後可能只有自己知道吧~(可能自己一輩子也不知道) 接下來的「旅人記事」系列,就讓大家透過我們的視角,來看看這個世界吧! photo by 稻子 跟這次旅人記事,比較有關的永續目標(SDGs): SDGs資訊來源: the global goal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ttps://globalgoals.tw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 https://unstats.un.org/sd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