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議題
2024/04/24
垃圾(話)系列|從流失掉的資源中,認識自己
⋯ 所有的物品只要有用,都能算是資源,只有當它不再被需要,才會變成廢棄物。 新年快樂~過年沒有垃圾車來收運的期間,大家會不會覺得很困擾呢? 年前我們揪了一些好朋友,一起來參與我們收集、分析垃圾的行動,雖然時間內只回收到了6個樣本,但我們還是一起來看看吧~ ———樣本數據——— 種類一般垃圾廚餘資源回收重量1-108g0-221g0-248g平均重量71.3106.299.8常見成分衛生用品(衛生紙、衛生棉、尿布)、產品外包裝膜果皮、茶與咖啡渣、蔬菜梗、骨頭紙箱、塑膠盒、塑膠瓶罐 ———補充說明——— 因為大家累積的天數,以及家中的人數不太一樣,所以上面的數字已經除上天數與人數,變成平均一天一人的量。 收到這些資料的時候,我們好像可以透過這些生活廢棄物,回朔這個資料主人的生活習慣。有的人外食為主,所以沒有記錄到廚餘。(有廚餘的話,自然也會留在店家)有的人網購產品,於是收到很多的紙箱。也有不使用一次性產品的朋友,除了廚餘之外,一週所產生的廢棄物可能不到10公克。(會說可能,是因為他的秤量不到重量,下次應該要請他來分享一下XD) 另外,我們在累積垃圾的期間,大家都有一種相似的感覺,那就是在這段期間超級不想拿到或是製造出垃圾。我們知道垃圾問題會越來越浮出檯面,所以垃圾減量真的很重要,但要馬上去改變生活方式或型態其實很不容易,因為生活很容易按照慣性來進行,就算買了方便攜帶的餐具跟容器,也很容易因為不習慣而忘了帶出門,當要吃東西時才會想起來。 或許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或型態之前,大家都可以先有意識的去感覺自己產生的垃圾量,認識一下自己現在的生活方式,會產生多少的垃圾。減量之前,先從認識自己開始吧~
生活議題
2024/04/23
垃圾(話)系列|用垃圾寫下生活
1月30日,新北市環保局發布一則新聞,內容是在宣導即將上路的新規定。 從今年4月1日起,新北市的資源回收,要使用可辨識內容的袋子或箱子,並要求內容物要確實分類,如果沒有依規定來執行,可處新臺幣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的罰鍰。 環保局也有進一步說明,單一材質且乾淨的「廢塑膠袋」,以及「包裝用發泡塑膠(保麗龍)」皆可以回收再利用,但要非常乾淨且不得含有雜質,如果有油漬或是紙質標籤等,後續都會無法再製成塑膠再生料,便不可回收。 雖然會有些民眾覺得不方便,但這項措施可以讓垃圾與回收處理的成本,更真實的被表現出來,因為不論是把回收當垃圾,會要給一般垃圾的處理費用(隨袋徵收),或是整理(清洗、撕標籤)回收物,所衍生出的時間成本。 我們相信都能在未來,促使消費產品不再過度包裝,或是在產品設計時,會考慮到後續整理的便利性。讓回收這件事,能真正使資源再生。 我們也想在新的一年的開始,邀請大家一起好好感覺一下,我們的日常到底會產生多少垃圾?就趁過年期間,垃圾車停止清運時,一起紀錄看看我們所產生的垃圾吧~(盤點垃圾就跟記帳一樣,可以讓我們對產生垃圾更有感) 走入森海,邀請大家一起來紀錄垃圾量,年後,我們一起公開見真章~ ———記錄方式——— 家中人口數:幾位累積的天數:幾天一般垃圾:重量或體積的數值資源回收:重量或體積的數值廚餘量:重量或體積的數值
生活議題
2024/01/03
垃圾(話)系列|垃圾的現在進行式!
一年又快要過了,我們來聊一些垃圾話吧!(咳~更正一下,是來聊聊垃圾這個話題吧) 很多人不知道為何要談垃圾減量,垃圾不是通通送進焚化爐燒掉就沒事了嗎?何必要多此一舉,造成大家的不便?甚至認為是環保人士在杞人憂天,操心過了頭,但真的是如此嗎? 台灣目前真實的情況,是現有的垃圾處理方式,根本無法解決我們所產生的垃圾量。如果我們希望生活可以永續,那麼垃圾問題終究需要面對。廢棄物的問題,這幾年因為垃圾量不斷上升、焚化廠的停爐升級改建、產生的底渣再利用率低、現有掩埋場的存放量已要飽和,讓這項議題又漸漸浮上檯面。垃圾在我們生活裡,其實占有很大的分量,也跟我們每個人都有關。(嗯~跟我們最有關的部分,大概就是在「製造」的部分吧) 你有想過在一天的生活裡,會產生出多少的垃圾嗎? photo by 陳韋宏 根據環境部最新的公開資料顯示,112年8月,每人每日的垃圾生產量,高達1.423公斤。111年的年平均數字是1.32公斤。(這邊指的垃圾是一般廢棄物,包含了一般垃圾、資源垃圾、巨大垃圾及廚餘。)如果我們把每人每日的垃圾生產量,乘上台灣的總人口數,就可以推知台灣一天會有高達3萬多公噸的垃圾產出!!!(好像跟一整年出口的鳳梨量很接近⋯⋯)這些被產生出來的垃圾,真的是丟進垃圾車、回收車之後,就萬事OK了嗎?這些垃圾最後去了哪?有真的被處理掉嗎?大家一定都很想知道⋯⋯吧XD(別走~來瞭解一下嘛~) 台灣垃圾的小小歷史劇場 台灣的垃圾問題,早在1980年代就開始了,當時的垃圾主要都是掩埋、堆置,但在人口稠密、土地有限的台灣,不論是掩埋或堆置,對環境都會有很大的影響。(不論是氣味或是景觀,就算沒看到,也能聞的到)之後便開始新建焚化廠來焚燒垃圾,(最早的焚化廠是1992年完工及啟用的台北內湖廠)以及推動資源回收,從垃圾中找回資源。 大家小時候有看過外星寶寶嗎?藍博士、黃金鼠、紅辣椒、翡翠蛙,據說看過的人,都已⋯⋯累積不少人生智慧了。 當然,這齣戲並未就此落幕,現在還在持續上演中⋯⋯ 焚化之後 興建焚化廠與資源回收推動之後,(從此大家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才怪~)垃圾就從街頭、堆置處,陸續送入焚化廠燃燒,或是送去回收廠分類。與此同時,人類的科技也開始進步,人們的生活型態改變,垃圾裡面的塑料變多了,3C產品淘汰的速度變快了,疫情讓外賣、外送、網購的市場增加,額外用到的包裝、紙箱也就跟著增加,一般垃圾的生產量,也跟著疫情延燒,而且尚未趨緩⋯⋯(把垃圾說的跟疫情一樣XD) 這讓焚化廠的工作量相當吃緊,有時根本是無法消化,垃圾就被轉運、暫置。而垃圾送去焚化廠燒完之後,垃圾並非會完全不見,而是轉變成15-20%底渣與5%飛灰。(也就是大約會有垃圾總量5分之1到4分之1的剩餘物) 雖然理想的狀況,是這些底渣與飛灰,都能被再生利用,但實際的情況是再利用率很低,畢竟,底渣的成分複雜,裡面含有什麼污染物也說不準,所以能使用的範圍相當受限。(嗯嗯恩,還是謹慎點好)而這個問題就像丟入垃圾車的垃圾一般,不僅不易被提起、也不易被察覺,就這樣故事悄悄地過去了30年,白雪公主也都老了⋯⋯(咳咳⋯⋯沒有白雪公主)是焚化廠們也都老了。台灣現有的焚化廠有25座, 除了台東廠是2004年完工,今年啟用⋯⋯,其餘的24座,都已運轉超過15年,(其中更有19座運轉超過20年)所以這幾年會陸續停爐整備,進行修整、升級、改建等等的工作,停爐當然能處理的垃圾總量,就會因此受限。(雪上加霜的概念,慘慘)這也是為什麼談到垃圾問題,會聽到資源回收跟垃圾減量的主要原因,因為現有的處理方式,已經入不敷出了,天天亮紅燈了,(更精確的說,應該出不敷入)所以不能再視而不見啦! photo by 陳韋宏 不好回收的資源回收 理論上,只要分類做的確實,資源都能被好好回收,送入焚化廠的垃圾之中,也不會有這些的物品出現,但是,就是這個BUT! 實際上資源分類與回收的問題,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讓我舉個例子好了,今天你在外面用餐,拿到一份用紙餐盒與紙杯盛裝的餐點,在用餐完畢之後,你會把紙餐盒與紙杯丟到哪一類的回收桶呢? 嗯~我想有一些人會丟到紙類的回收桶吧。(尤其是分類桶只有金屬、塑膠、紙類的時候)但實際上,紙餐盒與紙杯,在回收項目的分類上,不是紙類,而是「紙容器」。(就是那麼複雜) 好,現在你知道紙容器不是單純的紙類,但現場卻沒有紙容器專門的回收桶時,又該怎麼做呢?(是不是覺得很難的XD)更無奈的狀況,是看似有做分類,最後卻統一丟進垃圾車收走⋯⋯。而這些例子都是在生活中,真實上演的資源「回收」困境。(有沒有覺得,自己帶個餐盒、水瓶出門,來逃避這個困擾,好像也蠻好的XD) 而另一個資源「回收」困境,就是收回來的垃圾裡,還有很多可「回收的資源」,但因為這些資源混雜各式的垃圾中,要分離出來很困難,或是相對應的成本會很高,所以最終這些資源往往也都被當成是,一般廢棄物,進入焚化廠。這時候不經會想到《綠色精神》這本書裡的一句話,『笨蛋,問題在「成本!」』!(有沒有恍然大悟的感覺XD) 點出了環境議題很重要的關鍵,這些後端處理的成本,往往沒有反應在使用這項物品的價格上,或是收取相對應的處理費用。全球資源回收率數一數二高的德國。他們有一個做法很有意思,是在商品的售價上,預先收取了處理費,如果你把用完的寶特瓶、玻璃瓶送回去回收,就會退你這筆處理費。這也使得寶特瓶回收率高達九成,而且,你在哪裡購買,就送回去哪裡回收。也就是讓出售這項商品的人,也得負起回收上的部分責任。(至少前端的收取與整理) 在某些成面上,也反映出部分的成本。或許從成本的角度出發,能解決不少垃圾的問題吧! photo by 陳韋宏 不只要廚餘大師,還要處理大法 在正式談廚餘問題前,請容許我碎碎念一下,在看一些廚餘的資料時,很多的數字都對不上,搞得我們一頭霧水。尤其是「廚餘回收率」這個名詞,(我們以為是收回來的廚餘,有多少被實際運用)因為找到的「廚餘回收率」很多都不到10%,(低到讓我們難以置信)後來看到一篇寫到「廚餘回收率」的計算公式: 廚餘量 / 一般廢棄物的量(一般廢棄物:一般垃圾、資源回收、廚餘) 切~原來講的是廚餘占總廢棄物的量呀。(好,碎念結束~言歸正傳) 根據環保署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台灣一個月的廚餘量,大約是在4萬公噸左右。(這些是有倒入廚餘桶被回收到的量)目前回收的廚餘有以下幾種的處理方式: 一、生廚餘堆堆堆變肥料大法: 製作堆肥,需要有空間堆置,都會區難以執行。 二、熟廚餘餵豬豬大法: 但因非洲豬瘟與養豬產業減少,處理量已下降。 三、黑水虻幫吃吃大法: 生、熟廚餘絞碎餵養,黑水虻的肥糞做成有機農業資材。黑水虻可做成飼料養雞。 四、生質能廠換電大法: 目前只有處理生廚餘;厭氧消化產生沼氣發電。 五、高效廚餘微生物分解大法: 加速堆肥製作的時間,有效減少廚餘量,可製作出土壤的益生菌堆肥。 根據我們查到最新(110年)的垃圾成分分析資料,廚餘占總垃圾近兩成的量,也就是會有約2千公噸的廚餘被丟入焚化廠。顯示出目前廚餘的問題,可能不在於我們能不能處理,而是我們能不能讓廚餘真的被分出來,讓廚餘真的被回收到。 photo by 魏妤珊 垃圾一袋袋,錢錢隨水漂 如果對於去做生活垃圾「減量」這件事,還是沒有覺得這麼「必要」。(這麼頑固的嗎XD)那麼我先來問一個問題吧! 在購買的商品有「環保補充包」可以選擇時,你會去選擇環保補充包嗎?…